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20年代初,尽管连年战争造成的恶果尚未克服,但新经济政策“已经收到成效”,它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而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也在不断扩大,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和加强,广大中农群众被吸引过来团结在苏维埃政权周围。据此推断,推行新经济政策(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使国家权力和垄断资本相结合
C.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由之路D.是扩大执政党阶级基础的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联在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以后,几乎所有农业生产产量均低于1928年时的水平,只有播种面积和皮棉制品产量略有增加。面对苏联政治局下发的收购计划,农民只好将口粮及种子粮上交。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农业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C.农业集体化背离了苏联模式D.计划经济加剧了社会矛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大量资本过剩需要输出,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19338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强调,速度是决定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该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惜一切代价把速度搞上去。苏联长期实行的是一种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主要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内部的潜力,而是依靠不断增加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扩大再生产。

——摘编自毕延河《苏联工业化的奇迹,为何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废墟》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规定“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   要求"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

——摘编自张衍鲁 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
6 . 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苏维埃政府原打算实行“商品交换”,即国家以工业品实物交换农民的粮食等农产品,但后来不得不允许农民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买卖,恢复国内自由贸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新经济政策受到农民抵制B.工业发展的资金相当有限
C.实施农业集体化迫在眉睫D.亟需稳定经济和巩固政权
2023-03-25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观察俄国(苏联)经济柱状图,据此可推知(       
A.苏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B.农业集体化过程较为曲折
C.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D.经济危机对农业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苏俄(联)在1921—1923年农民骚乱的部分统计(据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档案)。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苏俄(联)(     
1921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省在许多地方村社大会上,村民集体做出了拒绝纳税的决定。
1923年8月后贝加尔斯克省阿克申斯克县农民在村社大会做出拒不纳税的决定,并坚决执行。
1923年12月捷列克省征粮机关采取坚决措施,省内有5个巡回法庭,有的地方甚至使用武装征粮队。
A.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B.新经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C.政权面临被颠覆的严重威胁D.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
10 . 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斯大林为了取得工业化资金,发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建立起一整套由国家严格控制的集体农庄制度,农民沦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这反映了苏联(     
A.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B.注意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大力推进“斯大林模式”D.大力仿效西方工业化的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