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苏俄先后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签订贸易协定。1922年,苏俄政府参加了战后恢复欧洲经济问题的热那亚会议,使苏俄第一次在法律上被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所承认。苏俄参加热那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实现世界革命的目标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图为学者用的两种统计方法(艾伦、亨特和希梅尔)对1928—1940年整个苏联人口人均消费情况统计图。由此可知(     

A.统计数据都具有主观性B.苏联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C.只有一种统计比较准确D.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24-05-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2年夏,苏联许多农庄庄员留在村里充当庄家地里的“理发师”,他们多是妇女小孩,在夜间偷偷剪下麦穗带回家充饥,政府将此称为“越轨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盗窃集体农庄和合作社财产的人处以最高刑罚——枪毙将其全部财产充公”,农民把这项法令称为“五束麦穗”。这折射出当时苏联(     
A.农业生产关系调整存在一定弊端B.计划体制难以推动农业现代化
C.经济危机波及到苏联的农民收入D.社会主义制度的内部矛盾凸显
2024-05-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海报——技术决定一切。海报中技术工人正在设计图纸,画面主要为一个拿着圆规的技术工人,背景则为工厂、机车、轮船等。推出该海报旨在(     

A.配合一五计划的出台B.展示工业建设的成就
C.调动国民建设的热情D.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37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在1926年以后已无法取得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在这个时期,苏联工业建设的加速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提供更多农产品。据此可知,苏联当时(     
A.调整农业政策具有合理性B.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7 . 1931年3月,根据列宁共青团的倡议,苏联颁布第一个《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章程》,即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试,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按年龄组别制定达标标准。这一制度章程
A.契合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提高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C.彰显了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D.保障了二五计划顺利实施
2022-05-18更新 | 417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提到,莫斯科消费合作社准备从法国商人手中购买罐头食品的报告迟迟批不下来,最后由一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出面协调,才算把事情办成。他意在强调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帝国主义包围的严峻形势
C.管理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D.国民经济比例已严重失调
9 . 1935年,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认为,因内外形势已不容许中国及其他不发达国家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通过自由资本主义的道路来发展经济,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采取所谓的凯恩斯主义米干预经济之时。材料说明了
A.自由主义思想已被世界各国抛弃
B.国内外形势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C.中国的经济思想受到苏联的影响
D.中国政府结束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022-04-18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世纪末大批华工进入俄国开始,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募工,至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旅俄华工至少有50万人。旅俄华工深受沙俄资本家的压迫与剥削,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非人般的奴役。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教育下,华工逐步提高政治觉悟。十月革命后,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及其它一些城市中出现了更多的华工组织如旅俄华工联合会,在联合会的成员中,建立了共产党支部。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发生了持续3年之久的战争,帝国主义出兵并操纵俄国的反苏维埃武装,企图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这一局面,旅俄华侨勇敢地同苏俄人民站在一起,进行了坚决反击,在苏俄国内战争中,苏俄工农红军部队中就有至少有5万余人的华侨,他们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摘编自刘志清《华侨与苏俄国内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参加苏俄国内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工参加苏俄国内战争的意义。
2022-04-1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