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苏维埃政府决定,允许私人经营零售业作为国营商业的补充;1922—1923年,私营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其中全国零售贸易额中私营占75%。这说明当时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方式进行调整B.国营商业企业缺乏竞争力
C.私营商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体D.政府对商业干预能力减弱
7日内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
2024·广西柳州·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27年1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刊登了敖德萨州五个村的农民写给苏维埃政府的信,信中说:我们这些贫农,一无马匹,二无农具,无法耕种所分得的土地。自从看见拖拉机耕作之后,就再也不愿意继续贫农的小经营了。这说明苏联(       
A.营造农业政策调整的舆论氛围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损害农民利益
C.片面发展重工业制约农业发展D.工业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2024-04-09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天津南开·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联画家尤里·皮门诺夫在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尤里画作的这一表现方式(     
A.凸显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B.强调了一五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
C.反映了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D.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苏联绘画特点
2023-11-10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中,斯大林取胜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使他拥有组织上的优势。但是,他终究是得到了中央全会多数领导人的拥护。这说明他的胜利背后有其社会基础,这样的社会基础不利于推行新经济政策,而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B.缺乏相应的政治改革
C.建设理论未得到发展D.急于发展的赶超心理
2023-10-11更新 | 168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7 . 阅读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1922—1933年苏联自德进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机器和设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合计
金额41.6514.932.926.5766.07
1922—1933年苏联对德出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原油和石油产品木材毛皮和毛皮原料小麦、黑麦和大麦食品合计
金额4.63.599.995.3710.4534
A.德国成为苏联的主要贸易伙伴B.苏德两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C.苏联利用经贸往来推进工业化D.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冲击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内铺天盖地的敌人袭来,而这些敌人既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右翼(孟什维克),有主张建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乌克兰社会革命党,有保皇党复辟派,也有外来的干涉军。这反映了(     
A.帝俄时期的尖锐矛盾B.统一战线有必要建立
C.民族自决的影响深远D.社会转型的困难重重
2023-05-17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热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29~1932年,苏联政府多次通过扩大出口产品生产和提高质量的决议,并加强了对出口任务监督,完成出口计划成为苏维埃的关注中心。1931年,劳动与国防委员会作出决议:把国家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划归企业支配,以弥补它们进口需要。苏联的这些举措(     
A.应对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打破了西方世界的贸易垄断
C.筹集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D.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规定“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   要求"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

——摘编自张衍鲁 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