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23~1927年间,因粮食收购价格低,苏联商品粮的平均收购量还远低于战前。要刺激农民多交商品粮,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业品,然而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开展工业化;但相对薄弱的农业基础,对工业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掣肘。全面了解苏联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可认识到(     
A.固定的建设模式影响了工农业的协调B.经济目标的实现基于对客观规律尊重
C.国家调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D.特殊的国情需要探索特殊的发展道路
2024-03-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苏联集体农庄在收购和销售农产品时存在巨大的剪刀差,比如按10卢布10戈比的价格收购1公担面粉,却按216卢布的价格卖给农民。而牛肉从集体农庄以每公斤21—55戈比的价格收购,却以零售价7卢布60戈比出售。这说明(       
A.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牺牲B.新经济政策存在重大弊端
C.苏联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D.苏联农业集体化程度较高
2024-03-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1929年,联共(布)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常常有整村、整乡、整区、整州甚至整个共和国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在几天的时间里完成将千百万个体农民经济改变为集体经济的过程。这种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B.广大农民热切地拥护农业集体化运动
C.苏联模式使国家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D.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2023-03-23更新 | 882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列宁主张在粮食税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他认为只有根据苏俄的实际国情,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才能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列宁意在(     
A.密切城乡经济关系B.重建市场经济体制
C.巩固新生政权基础D.维护小农经济形态
2023-02-09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大量阶级特权和农奴制残余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困苦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据统计,在19051907年的革命期间,共有近460万人参加罢工。统治阶级对底层民众抗争的压制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实践,所以当人们接触到来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时,天然地倾向于其中的共产主义基因。列宁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经由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施坦的理论化,到20世纪中期成型。其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民主”;强调“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目标;强调植根于西欧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再是通过革命性飞跃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经历了从“发展型社会主义”向“共享型社会主义”的转型。中国将社会主义原则和市场相结合,在运用市场工具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形成了“社会主义原则-市场-政府”三维互动的独特发展格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革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点。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
2022-05-24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6 . 苏联将积累率从1925年的9.7%高到1928年的20.8%,消费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则由1925年的90.3%为1928年的79.2%,苏联这一调整意在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D.推动农业集体化进程
7 . 1920年,苏俄产业工人比战前减少近1/2,部分工人化公为私、投机倒把、混迹黑市。莫斯科有好几个非法但半公开的黑市,众多社会问题也纷杂而生。贫困和饥饿终于导致了工人们,甚至是具有光荣传统的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们起来罢工。这突出反映出当时
A.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B.公有制经济丧失了生命力
C.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D.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8 . 1921年10月29日,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的报告中说:“商品交换这个概念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这个概念所设想的建设计划是怎样的呢?它设想,在全国范围内,或多或少要按照社会主义方式用工业品换取农产品。并通过这种商品交换来恢复作为社会主义结构唯一基础的大工业。”但是实践证明,“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表明列宁
A.商品交换的计划最终破产B.坚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阻碍D.主张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