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苏维埃政府决定,允许私人经营零售业作为国营商业的补充;1922—1923年,私营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其中全国零售贸易额中私营占75%。这说明当时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方式进行调整B.国营商业企业缺乏竞争力
C.私营商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体D.政府对商业干预能力减弱
2024-05-30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7年,苏联决议在莫斯科建造多栋高层建筑,提出“(它们)应该与城市历史上的建筑艺术和未来的苏维埃宫的形象相协调”。1954年,建成后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劳动模范公寓、重工业部大楼等“莫斯科七姐妹”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建筑(     

莫斯科大学主楼
A.反映了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体现重工业的优先地位
C.表明新型劳动关系已经建立D.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
2024-05-23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78道高频选择题)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5年底,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宣布,从1926年起国家将进入“直接工业化”时期,目的是使苏联从输入机器设备的农业国转变为自己生产各种机器装备的工业国。该内容(       
A.标志着苏联模式正式确立B.说明苏联经济政策已出现新的变化
C.导致苏联新经济政策被直接废除D.暗示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024-05-23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有占比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A.经济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恶劣B.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C.经济发展政策调整成果显著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24-05-14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78道高频选择题)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A.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B.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麦迪森统计1950年,第二大经济体苏联经济总量占美国总量的35%。1973年,达到美国的42.8%:1975年,顶峰时期达到美国的44.4%。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B.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C.斯大林模式促进经济良好发展D.勃烈日涅夫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2024-05-0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6年,苏联农民认为“集体农庄的生活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就像给地主干活一样”,“被驱赶着去劳动”。但是,“(如果不干涉农庄的)内部生活,不给任何计划,而只保证(要我们)向国家上交必要数量的产品,那我们将如数上交”。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A.大土地所有制的弊端严重B.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C.经济体制制约生产积极性D.农业的集体化即将结束
2024-05-05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为苏联20世纪20-5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来源农村与城市的百分比率,此表反映了苏联(     
时间1927—1938年1939—1958年
从农村迁往城市和农村变成城市居民点82%80%
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18%20%
总计100%100%
资料来源:C.布鲁克:《世界人口》,第188页
A.城市化水平较高B.农业集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C.人口政策的宽松D.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2024-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新高考第15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9年初,布尔什维克承认村社自治,遵守村社的传统和规矩,基层苏维埃常响应农民要求,同意在村社大会或乡民大会上选举产生贫农委员会,征粮委员会由村庄各阶层的代表组成,不仅仅限于当局确认的“贫农”,从而平息了广大农民的反抗。这反映出苏俄(     
A.政治对现实的妥协B.农业集体化的基础薄弱
C.民主革命的曲折性D.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有限
2024-05-03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78道高频选择题)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7年,斯大林在《国际形势和保卫苏联》的报告中重申:“现在战争问题是当前的基本问题。”1928~1929年间,苏联开始面临缺粮危机,以粮食出口换取外汇,然后从国外购买工业设备和技术的战略无法实施。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断言“落后就要挨打”“放慢速度就等于自杀”,号召进行高速工业化,自然能够一呼百应。据此可以推断(     
A.苏联国家制度体系仍具一定优势B.经济大萧条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C.苏联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必然性D.苏联国民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调
2024-05-03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78道高频选择题)专题13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