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地谴责西方文明使印度贫困不堪,极力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极力倡导和崇尚印度古老的文明。他认为印度文明包括农民耕地的犁、手工业者纺织的手纺车和印度教哲学。他主张“回到纺车去”,恢复以手工纺织业为代表的农村小工业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最终实现经济自主。

——摘编自戴家墨、尚劝余《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印度独立后,为恢复生产,尼赫鲁不触动现有私人企业并将公共投资集中于私人经济以外的经济部门,建立新国营经济。尼赫鲁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全面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计划经济。只有通过迅速工业化,才能发展资源以确保国家的真正独立自主。他主张应采取进口替代战略,保护民族工业,减少印度对外部的依赖。

——摘编自齐玮《尼赫鲁经济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和尼赫鲁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甘地或尼赫鲁其中一者的经济思想作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4-01-16更新 | 370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化重构

材料一 欧战使许多西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他们痛定思痛,对遥远静秘而又陌生的东方文化油然生羡慕之情,故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大行其道,孔子、老子被许多人奉为宗师,其中仅《道德经》的译本战后的德国就出版了8种。此外,专门研究中国学问的各种团体,也在各地建立起来。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材料二 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

——《列宁选集》

材料三 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不可缺一,两种文明,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实现东方“静的文明”与西方“动的文明”调和,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

——1919年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阅读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怎样的文化现象?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中外历史解释列宁的观点。(中外历史各举一例)
2023-05-07更新 | 3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殖民地革命而言,“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2023-01-04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说一说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6 . 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直至其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苏】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含义,并指出中国在亚洲觉醒中的表现。

材料二   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表现得更加紧密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的结果和影响。
2022-06-08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买1908年政治总罢工。罢工几乎席卷全市所有的工矿企业、铁路部门和海港码头。六天里,工厂停工,商人关店,交通断绝,10余万工人和市民参加。罢工者还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游行,并修筑街垒,与军警展开浴血战斗,有200多人被打死。这是印度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性罢工,影响深远,被列宁誉为印度无产阶级成长的表现。

——摘编自黄心川《南亚大辞典》

材料二   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

材料三   英国首相艾德礼不得不于1947220日宣布,至迟将于19486月把政权交给印度人。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324日,蒙巴顿接替魏菲尔出任印度总督,63日发表了英国政府称之为“印度独立法”的新宣言,即“蒙巴顿方案”。

——摘编自《难灭的硝烟·世界战争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买政治总罢工的直接原因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巴顿方案”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2021-05-12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