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6年,苏加诺在《青年的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主旨: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和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涵盖一切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由此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A.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的立场B.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D.利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越南也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人类文明的积淀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西方学者瓦德奈伊曾经说过:“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二战中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的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壮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商业。

——摘编自《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023-10-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发起了以废除食盐专卖和取消盐税等为主题的“食盐进军”运动。这场运动被视为印度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认识主要基于两者都(     
A.巩固了民族独立战争的成果B.彰显了民众的反抗精神
C.捍卫了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D.体现了共和政体的活力
2023-09-26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上半期,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B.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
C.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D.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大力推广古代印度的传世经典的复兴,《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古代经典再度流行,国大党领袖提拉克称赞《薄你梵歌》是“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国大党推广古代经典意在(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B.唤醒印度工人阶级
C.弘扬印度古典文化D.摧则世界殖民体系
6 . 如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其中两次殖民收缩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B.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与独立运动
C.两次大战削弱宗主国与苏联的成功实践D.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2022-09-30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892年,班纳吉校长发表演讲,声称“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学范式时代”即将来临,应该“加快在大学中引进母语教学”。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鉴于荷兰殖民政府加紧对印尼的文化侵略,幻想“在物质上的吞并之后进行精神上的吞并”,部分逐渐从无知的黑暗中猛醒的印尼人,立志为挣脱殖民枷锁而奋斗。1900~1908年,卡尔蒂尼首倡民族教育后,印尼早期知识分子中的一批有识之士,或鼓励青年勤奋求知,或帮助励志求学的平民青年筹募资金,在印尼民族教育史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此外,兴办民族教育机构的还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印尼共产党人等。印尼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民族教育,广泛招收学生,组织学生投入群众性的反殖斗争。这些民族教育运动增强了印尼各岛、各地、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青年人逐渐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奠定了印尼近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李明欢《略论1900—1942年印尼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印度相比,20世纪上半叶印尼民族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民族教育发展的意义。
8 . 印度国大党成立后,提拉克用古代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是使人民互相接近的重要手段,并宣称《薄伽梵歌》是印度“吠陀宗教树上所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提拉克的这一做法意在
A.谋求民族派的合法政治地位B.弘扬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
C.引导民众参加民族解放运动D.打击印度的封建顽固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