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2月,阿富汗新国王宣布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俄抗英的政策。英国于是决定发动新的侵略战争,191953日,英军3.4万人分三路入侵阿富汗。虽然敌强我弱,但是阿富汗军仍然士气高昂,作战英勇。经过激烈战斗,阿军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英军被迫停止进攻。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192111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人民取得抗英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024-01-1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独立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处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区。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相同的结构性位置,这在一方面决定了建立政治秩序和实现经济发展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共同的政治主题。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政治主题经历了从政权建设向民主转型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民主转型,但自由民主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的效果甚为不佳,不仅没能恢复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而且难以调和政治冲突以及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汪仕凯《第三世界的政治主题转换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第三世界政治主题转换的影响及制约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材料二   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变化

时期殖民政策简介
商业资本时期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1600年成立特权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所辖区域一切贸易权。1613年,英国商人在印度设立商店,逐渐向内地渗透。七年英法战争英国胜利,将法国排挤出印度
工业资本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

材料三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时期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024-01-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是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阶段,或者说,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的初级形态,这种形态的世界体系虽然已经具备一个辐射世界的经济体欧洲国家运动的世界市场,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并未真正进入这个体系,它们是欧洲殖民帝国的奴隶。从这个意义上说,初级的世界体系具有两重性质,它既是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又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体系的政治结构。早期的以殖民主义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是畸形的,保留着传统的帝国形态。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历史反映出世界体系初级形态的解构过程,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战后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摘编自余伟民《“世界体系”:20世纪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6—19世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
(2)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世界殖民体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8-13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集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总趋势。

第二种类型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大量的、普遍的,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信息判断,分别列举出三种类型的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6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殖民体系、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是两组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所有国家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那些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现代战争武器、机器工业、有效率的税收和执法形式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因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的思想方法。在印度、中国或非洲、民族工业常常遭到打击。在非洲部分地方,白人农场主、种植园主或矿业主占据了当地部族的土地。所有的民族都开始为出口生产,从此都受到世界价格涨落的影响。

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领袖终于从日本人的先例中得出结论:他们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祖国,但必须像日本人那样摆脱欧洲人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亚洲各地集中爆发了民族主义革命,而且越演越烈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请问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00年前后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有何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2023-02-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殖民地革命而言,“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2023-01-04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推动将其变成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了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1906年的一封信:“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波斯,这种觉醒看来更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期的睡眠中觉醒,我们即将亲眼看到千百万有忍耐力的人群起来反对无所不为的西方剥削。”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说明“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东方“觉醒”的特点及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东西方社会转型的相似路径。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集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总趋势。

第二种类型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大量的、普遍的,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第三种类型是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较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更为激进,其领导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此种类型在拉美较为普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信息判断,分别列举出三种类型的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地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众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困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还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靠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摘编自《世间几人如甘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