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

——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

2 . 材料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的惨败,日军虽失去了战争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但仍决定继续进逼澳大利亚,以此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而美军虽然在中太平洋地区的局面趋于稳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较被动。于是罗斯福总统批准了海军计划,阻止日军的推进,保护美国至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日双方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持续半年多的搏杀。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摘编自《百度百科·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意义。
2020·浙江·一模
3 . 自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诺在《国家篇》中讲的“所有人”,指的并不是生活在这一或那一城邦,这一或那一地区的居民,而是生活在疆域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这一“世界城邦”的所有的“世界公民";他所讲的“看成是我们的同胞和当地居民”,其含义应是消除帝国内各城邦、各地区、各等级居民之间在政治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实现作为“世界公民”的人人平等。

——段忠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平等观念》

材料二   《社会契约论》一书是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的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的民主共和国。……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

——《大西洋宪章》


(1)阅读材料一,指出芝诺的观点属千古希腊哪一思想学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学派的主要主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的主要政治主张并论述其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并简述此后英美等国为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
2020-04-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20年3月高考选考联考历史试题(C)卷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上台,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为贯彻“南进”既定方针,并打破中日战争僵局,12月8日,日本法西斯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发起对东南亚的进攻。较之原计划,时间大大推迟,而且规模有限。日本派往东南亚的陆军占陆军总兵力的1/5,当东南亚作战接近尾声时,日本海军认为应进而占领澳大利亚或夏威夷,但陆军表示反对。最后在缩小进攻范围的条件下达成一项折衷方案,即仅进攻斐济岛,以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

——摘编自彭训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在东南亚战争中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2019-06-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鄂东教育协作体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中,广播被称作除了海陆空军之外的“第四战线”。德军占领法国后,夺取了法国所有的广播电台,全天候广播法西斯的文化价值观念。日本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全面控制了伪满广播。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广播亦是如此。在广播中,日本关于战果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六倍;关于损失情况的报道,则是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应对法西斯的广播出击战,也对广播严加控制,除报道战事、战况外,还有自办的广播节目。英国创办了针对德军的秘密电台,给敌方制造混乱;为拉拢美国参战,还专门设计了针对美国的新闻节目,最终和美军达成同盟。流亡英国的戴高乐经常通过BBC演说,鼓舞法国民众。

——徐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广播出击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反法西斯国家开辟“第四战线”的作用。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2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在其西部边境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苏军于1939年9月17日进入了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借口是波兰出现的局势对居住在上述两个取缔的苏联同胞构成威胁。随后苏军又入侵芬兰,于1940年3月强迫芬兰签订和约。通过和约苏联获得4万多平方公里的新领土,并租借了芬兰的汉科半岛作为军事基地。在此期间,苏联还分别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利。1940年6月,罗马尼亚政府同意苏军“进驻”北布科维纳地区。通过以上行动,苏联建立起自北向南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旨在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壁障——东方战线。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这一事件。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罗斯福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尽管他担心与苏联的误会增多,但他从未试图与苏联进行竞争,纵然战争结束将使苏联在欧洲和亚洲大举扩张其影响。相反,他希望维持均势,说服苏联相信,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杜鲁门延续了前任的政策,迟至1945年秋天,他和国务卿仍都指望能与斯大林建立起个人关系,以此作为克服美苏关系中已然开始出现的问题的最佳方法。前国务卿认为,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很可能和苏联一样危险。国务院同期警告,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长和平:冷战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登战役,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德军试图通过欧洲西线战场的最后一次攻势,迫使盟军从德国本土撤出,重新夺回西线主动权。战役的计划由希特勒亲自设计,是在极度秘密,无线电几乎完全静默的情况下完成。虽然“Ultra”(盟军破译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的组织)和美第三军的情报人员显示有迹象表明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军盲目自信、忙于进攻计划、空中侦察不足、在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指挥下,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在风雪中开始进攻。此时,美军在阿登地区只部署了4个师,且无工事依托。12月17日,美军第106师和第28师的阵地被突破,两个团投降。至12月25日,德军向西突入纵深达百余公里,形成突出部。在此次战役中德军损失12万人,盟军损失7.7万人。1945年1月28日,在盟军的一路追杀下,德军被全部赶回了阿登战役发起前的位置。至此,整个阿登战役结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军发动阿登战役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役初期德军取胜的原因和阿登战役产生的影响。
2019-03-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阜平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1940年8月20日晚8时,八路军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8月20日到9月l0日,是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八路军拔除了敌人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的无数大小据点,使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网完全陷于瘫痪。在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八路军侧重于粉碎敌人大规模的报复“扫荡”。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它用事实证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朱海燕等《百团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百团大战时八路军的战略战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团大战的影响。

2018-11-1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10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国家就惩治战争暴行的问题进行多次商讨。1943年,随着同盟国在欧洲和远东战场的逐渐胜利,10月,英国召集同盟国外交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准备成立战争罪行委员会,并初步确定其职能有两项:“一、调查并登记战事犯之证据,尽可能认明应负责之个人;二、报告有关政府,可以发现确切证据之案件。”1944年1月,战罪委员会正式成立,其工作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从法律的角度指导各国搜集调查轴心国战争罪行证据;二是对审判的相关法律、方式、程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证据的搜集,各国纷纷提交了战犯名单,至1945年1月24日,战罪委员会已经审查通过15份战犯名单。对惩治战犯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战罪委员会内部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协议,保证了战后审判的顺利进行。

——捕——编自刘萍《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罪委员会职能的发展,并简析战罪委员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