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节选

2016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

——央广网:中国之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而开创的革命道路,概述“第二次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并概括两次结合所体现的思想精髓。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归纳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联合国通过这一决议的历史背景。②指出中国政府在“三共”理念指引下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并分析联合国大会吸纳中国的“三共”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2022-05-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可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三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维新变法的意义。
2020·浙江·一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当时所能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以镐京和洛邑为两个焦点。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其主要目的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实际上它具有武装部落殖民的性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成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

——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朝“封立了很多诸侯国”的主要类型,并概括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简述行省制度设立的意义。
2020-04-22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20年3月高考选考联考历史试题(C)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材料 郭秉文(1880—1969)生于上海,1908年留学美国,1914年回国,成为中国学人中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我国第二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的创始人。

民国初年,中西文化激荡,教育界面临着如何促进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郭秉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之根、民族之源,虽有不足,“但非尽坏”,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持执中务平的态度他认为,学习西方“人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以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科学”有利于振兴实业,以富国强国,两者同样重要郭秉文认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除了坚持国家立场之外,还应倡导世界立场。东大的治学原则,使得许多国学大家以及海外学成归来的科学人才纷纷南下,东大遂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内学术文化交流中心。1923年至1929年,郭秉文作为中国教育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历届世界教育会议,并连任三届“世界教育会”副会长,负责管理亚洲的教育事务。

——摘编自王悦芳、胡玉苓《郭秉文与东南大学的学术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秉文的主要治学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郭秉文对教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2020-04-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0·浙江·一模
5 . 缅怀伟人,传承精神,指引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土地制度和学说,比如“三代之井田、王莽之王田(土地国有制)与禁奴,王安石之青苗,共秀全之公仓(圣库制度)”。二是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理论。亨利乔治认为土地私有是社会贫富不均的主要根源,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

——摘编自冯自由《革命逸史》、夏良才《亨利乔治的单税论在中国》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就任当日,就宣布中华民国今后实行“五族共和"。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国……”在此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重申中华民族“主权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为民主共和斗争的主要活动。(不得抄材料原文)
(2)阅读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关千“五族共和”思想的来源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②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欧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认识并加以阐述。
2020-04-2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20年3月高考选考联考历史试题(C)卷
6 . 儒学的传承

问题
(1)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的鲜明特点。
(2)综观东汉以来的时代变化,概括儒学面临困局和挑战的主要原因。
(3)宋人在复兴儒学方面,是如何体现“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
7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03-12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届高三3月线上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材料一   说到晚清政局和近代变革,都不能不提到翁同解。翁氏一生参与了7件重大朝政活动:第一件,极力支持慈禧太后两次垂帘听政;第二件,亲授光绪帝读书;第三件,参与收回伊犁交涉;第四件,在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入侵、收复新疆后,为巩固西北边防筹措军怕;第五件,在中法战争中,奋力抗争,坚决主战;第六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加强战备对日抵抗,决心“佐少主,张国威”;第七件,极力支持戊戌变法。

——摘编自李侃《翁同瓤略论》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谕令将翁同解开缺回籍。慈禧因翁的主战与节减庆典经费的主张,积憾已非一日,加上刚毅、荣禄日进谗,其盛怒亦可想见,所以翁同解遭谴是必然的。但翁同解毕竟是两朝帝师,又无明确罪状,西太后只能处以开缺回籍而未被押拿入狱,但最后处分仍以光绪的谕旨宣布,这是亲政后的合法程序。

——摘编自俞炳坤《翁同瓤罢官缘由考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翁同献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翁同献被开缺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

——鹿请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得抄原文),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材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制度背景。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3)依据材料三,概括农村基层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4)综上,请你谈谈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农工商既是一种职业划分,又是一种社会等级。中唐以后,伴随着财富力量的崛起,商人越来越多地与权贵交通、与士宦联姻以及纳财买官和培养子弟科举入仕。另一方面,由于贵者未必富和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官僚士大夫阶层出于各种目的,也迫切寻求与商人交结,这为商人争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士商之间从原来对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混为一体转变。士农工商等级制在贵者贫和贱者富的上下对立运动中被财富力量摧毁了。富民阶层成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等《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英国较早地发展了一种以“土地贵族—中等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在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中,存在着日益壮大的层次复杂的中间阶层,社会各阶层或阶级间界线较模糊,各阶层之间没有刚性的制度性差别,唯一区别是占有财富的多寡,各阶层都不是封闭的群体,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社会阶层的阶梯上攀爬上升,使社会结构内部总是充满活力。

——摘编自尹建龙《工业化初期英国社会流动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富民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归纳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相同作用。
2019-03-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