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小,农民大多视土地为命根子,不愿彻底放弃土地。其农地制度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的《水利合作社条例》和《耕地整理法》,制度雏形形成于二战时期的农地立法。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旨在巩固自耕农制度和永久维持农地改革成果的《农地法》、以农地管制和促进流转为中心的《农促法》、以抑制土地投机买卖并保护农地不被非法占领的《国土利用计划法》等一系列法律。还建立了组织严密的农协,提供技术、金融、农机设施等服务,协助会员销售农产品,同政府对话,争取农民的利益,成为政府、市场、农户之间强有力的中介组织。韩国与我国台湾地区都成功地借鉴了日本农协的经验。

材料二   法国在20世纪60—80年代颁布《农业指导法》等法律,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鼓励农场集中,向农民提供较长期贷款和低息贷款;二是建立不以赢利为目的代表国家实施监督的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小片农地,以优惠价格卖给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场;三是国家通过种种干预措施,控制土地流转,改善农场结构。还制定了小块土地合并和限制农地分割的政策,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准整体继承或出让。设有负责土地市场管理的土地事务所,土地转让必须经过土地事务所,否则无效。土地事务所对小块土地有优先购买权,整治合并后卖给有经营前途的农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熊乐兰《战后世界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实践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土地流转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和法国土地流转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1月,晋察冀边区在河北阜平成立。到1940年,边区征收的税种,除了村合理负担、救国公粮、田赋之外,还有工商营业税、烟酒税、印花税、田房契税、出入口税等,难以满足战争形势下财政支出急速扩大的需求。

晋察冀边区政府于1941年开始在边区境内推行统累税,即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并减少了征收次数,但在边区复杂的租佃关系之下统累税征收产生了一些问题。1942年的统累税在税则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标准亩进一步适当做了下调;财产和收入分开计算;降低累进率。实行统累税的最初两年,贫农和中农的统累税负担比较重,因此在随后的减租减息中,边区政府比较强调反对地主的经济剥削,维护农民利益。到减租减息深入开展之后,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边区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地主的诉求,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地主也逐渐接受了统累税负担和减租减息政策。1943年的统累税减轻了低地租土地的土地税。一直到抗战结束,晋察冀边区的统累税在各阶层之间的负担情形有了较好的改观。

——摘编自周祖文《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英国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在这些书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建立在充分实验基础上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强调系统分析,强调实证支持,对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培根认为,“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分子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培根还提出并论证了诸如“凡已授予或按一定条件预定之物均不可再议其价值或补偿”“重大刑事案件减刑的条件不适用于民事案件”“与其任由违法犯罪逃脱制裁,宁可选择违背先例”等法律思想。

——摘编自朱庭光《世界历史名人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的主要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培根获得主要学术贡献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4-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摘自晏绍祥、张顺洪主编的《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西方国家50余年对非援助强调“福利服务”而非“经济发展”的援助,无法从根本上弥补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起点滞后及国际秩序不公正问题;一些脱离非洲发展实际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恶化了非洲国家原本存在的发展危机。……五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紧密结合非洲国家的历史发展任务,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和意愿。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援助逐步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始终坚持对非援助平等、尊重与合作的理念.强调中非合作中的互助与共同发展,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绝不把外援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应有的政治风度和全球责任。

——摘编自罗建波《西方对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经济合作》

材料三   新殖民主义是在战后旧殖民主义体系瓦解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对已经获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一种新的剥削与掠夺形式。它像面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实际上采取种种欺骗手段,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为它们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服务。老殖民主义是赤裸裸的。新殖民主义是有裂磷药。

——摘编自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线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地诺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援助非洲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新殖民主义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有效应对殖民主义。
2024-04-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一直到 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文官)的自由”,且“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光绪二十四年诏令“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

材料三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 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根据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编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课程设置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在思想层面的时代意义。
2024-03-09更新 | 9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安城是高度集权的唐帝国的中心和象征。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内挤满了来自亚洲各地的人。长安的整个规划和结构表现出唐朝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城市的规模和壮丽体现了唐王朝的力量和财富。……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蕙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方交流的中介使命。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面对世纪之交,要求中国在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时,必须想得大些,想得久远些。想得大些,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多极化日益发展这种情况下,把中国的问题放在世界全局中来考虑。想得久远些,就是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当前那些问题,同时要站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度,考虑今后的布局,多想几步,想得更远。

在新的世纪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际上的较量越来越突出地转向以经济、科学技术为主要内涵的综合国力竞争上。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的要求,便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唐都长安在当时的地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各举一例唐朝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外交在进入21世纪之初“想得大些”的表现,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布局”特征,结合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谈谈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2024-03-22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当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的现象。这些服饰元素,成为唐代及后世中华集体记忆可视性符号之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材料二   在近代,女式服装的西化比男式早。在鸦片战争前后“上海女界喜效夷装,衣必袒购露臂,裤必长不及膝,袜必长统,履必高底,其形式介于华夷之间。在染欧化之沪人视之固觉时髦然使骤入守旧派目中,其不诧为妖孽也希”。这些追赶新潮的上海女性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追求新奇的潮流同样反映在男装方面。洋泾浜一隅,五方杂处,服色随时更易,商绅及其子弟、一般市民,乃至仆隶佣人中都不乏追踪时尚者。戴墨镜、口衔洋烟,无论晴雨都带把洋伞,成为官商士庶的特定时装,一时相习成风,恬不为怪。

——张敏《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近代欧洲服装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曾以夸张而膨胀的外观来表现人性的复苏;巴洛克时期的服装进一步突出感官效果,将服装引入现实的自由生活;至洛可可时期,以女性为中心,袒胸与夸张的撑裙证明了现世的享乐主义的泛滥。服饰流行的中心不再局限于以意大利为中心,呈现西班牙风、德意志风、法国风、波兰风等,地区风格之间时兴时衰。工业革命后,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各个阶层由于自身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

——摘编自徐思民《西方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服饰演变的趋势。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化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