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2016-11-27更新 | 112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反革命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三大改造的深入、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1958年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掀起规模壮阔的扫盲大跃进》,一夜之间,扫盲“卫星”竞相升空。对于这一时期扫盲运动中出现的浮夸现象,毛泽东作出过批评:“扫盲说什么半年、一年扫光,我就不太相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扫除了就不错。”1964年,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扫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
2023-12-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3+3+3”2024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1-1848: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35-1918: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5378;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

1871: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

1868:日本的明治维新。

1877-1900: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摘编自[]非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上述材料是19世纪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归纳不少于两个阶段特征。示例:“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考生归纳的阶段特征不能与示例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末年,张廷玉时任吏部左侍郎,摒弃请托行贿之风,顶住各方压力严惩吏部舞文弄法的蠹吏“张老虎”,被时人称为“伏虎侍郎”。

清初,沿袭前朝旧制,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题本为文程序繁琐,容易泄露。雍正年间,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重要事务地方官吏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后,写题本作正式报告。张廷玉还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露。自此以后,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的奏折制度才被确立下来。它的确立和军机处的设立一样,都是清朝官僚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雍正皇帝设军机房.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张廷玉制定军机处廷寄办法,既保证了中央政令的严格贯彻,速度又较前加快,从而提高了清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摘编整理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1)根据材料,归纳张廷玉的政治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廷玉政治举措产生的影响。
2020-05-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孝公三次召见卫鞅,问以治国之道。卫鞅先后以“帝、王、伯三术”应答。孝公视“尧、舜、禹及汤、武之帝王术”为迂阔无用之谈,不宜适用。卫鞅遂以“伯术”进献,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赏罚必信,政令必行,而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孝公曰:“善哉,此术寡人能行之。”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愿君熟思三日,以定可否,然后臣敢尽言。”至第三日,卫鞅复入见,孝公赐坐,请教,其意甚切。拜卫鞍为左庶长,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群臣肃然。

——改编自《东周列国志》


(1)据材料及知识分析秦孝公为何重视“伯术”。
(2)归纳材料中体现的商鞅变法的核心。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俺答汗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雄黠善兵”,“骁勇方略空群”。统治时期,生产突飞猛进,经济繁荣,生齿日多。但早在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隆庆四年(1570年)冬,俺答汗爱孙巴噶奈济因家庭纠纷,愤而出走降明。张居正、崇古等立即厚礼接纳,并抓住时机,利用鞑靼部的矛盾,力促俺达改弦更张,实现议和。隆庆五年,明廷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分别授俺答属下六十五人都督、指挥等官职。双方还议定开放十一处互市市场,最终达成隆庆和议。从此“戎马无南牧之做,边氓无杀戮之残”,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辽阔北疆“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贾日通”。汉蒙双方开设官办贡市、关市、马市之外,民市、月市、小市等民间交易也很活跃,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蒙汉双方在长期和平交往中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熏染融合。

——曹大为《起褒振隳改制开新一评张居正改革》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隆庆和议”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的影响。
2020-05-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开元年间,随着社会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广大自耕农在无力承受官府的赋税和兵徭的情况下,被迫大量逃亡。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开元十一年,敕令逃户“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其生业”…在括户(将隐漏不报和逃亡人口搜括出来)的同时,还进行了括田,即根据均田令的规定,丈量实际的土地占有情况,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籍外羡田”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调整后的政策是“免其六年户调,但轻税入官”,具体办法是“每丁量征一千五百文”…又进一步对边疆地区镇兵进行了彻底改革,“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充当镇兵,这样,招募丁壮充当的终身镇兵就取代了轮流放还的边兵。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


(l)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四个国家政体的共同点。
2019-12-19更新 | 56次组卷 | 27卷引用:【校级联考】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农业改革。罗斯福批准公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实行有储“休耕”,提高农产品价格。但是补助大多进了大地主的腰包,佃农几乎没有获得补助。获得资助的农场主采用机械干活,失业的佃农涌入城镇。沙尘暴严重的地区许多家庭得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其他援助,包括提供粮食和种苗货款等。农业调整署向小麦种植户提供几百万美元的补助,鼓励改种其他作物,比如用能使土壤增肥的高粱代替导致土地贫瘠的小麦。联邦政府还出台了长期政策,旨在改变土地的使用方法,遏制水土流失,恢复草原植被。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做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