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览会,亦称展览会,是十八世纪前后兴起的一种大型人类聚集活动。它集展示、贸易、科技、文化、娱乐等元素为一体,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崭新的形式。

材料一   185151日,万国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那晚,女王这样写道:我去了机器展厅,在那呆了两个钟头,多么有趣的参观,让人大开眼界。从前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几个月,如今用精美无比的机器,一会儿就能完成。我们看了欧德哈姆发明的织布机……维特华兹先生发明的刨铁机和削铁机,削铁机能轻松把铁片削成半英寸厚的铁片,好像铁块和面包一样软!

——《维多利亚女王日记》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区所展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

——马敏《中国博览会通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材料二   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背景下,国内的博览会事业才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稍后,各省会和通商大埠均有仿行,或辟专馆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或借鉴欧美,特别是日本的经验,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将中国博览会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

——马敏《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三   2023115日至11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和世界进入“进博时间”。自2018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六年来,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参展企业越来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开放举措更加有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预期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摘编自苏丽锋《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参展物品的差异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出现博览会事业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从参与到主办博览会历程的认识。
2 . 新中国六十年民生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材料一   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

——摘自《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材料二   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饭,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如广西大力推广“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

——摘自《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材料三   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公斤,城乡人民穿着质量大有提高……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进入新千年,百姓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

——摘自《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1)据材料一概述建国初期的民生状况。列举党和政府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的举措。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重大失误。这些失误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材料三折射出这一时期有哪些方面的新发展?指出推动新发展的原因。
(4)新中国六十年民生的变化给你哪些启示?
2021-08-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时,如何强化社会的管理成为统治者急需,董仲舒在战国后期儒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法、道、阴阳等各派思想,建设了功利化的新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在五代乱世背景下建立的宋王朝,面临着巩固政权与和谐社会的双重任务,而此时的儒学可以治国却难以治人,佛道可以治人心却缺乏规范人伦道德思想,由此理学应运而生,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试图从先秦儒家中寻找智慧改造儒学,正是儒学经历危机的反映。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材料一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征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材料二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发布诏书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就,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重视慈普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本质。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你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为保障战后各国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美国国总统威尔逊倡导建立国际联盟,英法等国积极附和,中国也对国际联盟寄予厚望,并筹备加入。1919年1月,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全程参与国联盟约的起草和完善工作。他所赞成的提案获得通过,为中国成为国联行政院非常任理事国提供了先决条件。之后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中国未能加入国际联盟。据国联盟约的规定,若中国能够签订对奥和约,仍能成为国联之成员。北京政府积极组织委员会整备相关提案。1919年9月,我国签订了对奥和约,为中国加入国联铺平了道路。1920年1月,《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也于同日成立,设总部于日内瓦,中国成为了国联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摘编自王其勇《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认识和参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够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
2020-06-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第三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农田荒芜,粮食匮乏,过去发达的农业区域往往变成荒凉之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应运而生。“齐民要术”之意,即平民治生之法。贾思勰鄙视“不事农桑,专尚空谈,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生活,强调“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财货之生,既艰难矣”,因此要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他认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但他并不反对经商,而是在安排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兼营商业。贾思勰高度评价了秦汉以来的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对促进农业生产、改变农业面貌所谓道的作用。还特别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顺天时,量地力,则原因用力少而成功多”。

——摘编自王志《图说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贾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形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高潮。时隔不久,列强开始尝试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华盛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1936年12月31日,《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了美欧各国提出的延长条约的主张,列强之间再次掀起了造舰竞争。

——摘编自冯昭奎《站前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及其终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舰休息期”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6年以后列强再掀造舰竞争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503次组卷 | 62卷引用:云南省峨山一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4月份)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希特勒狂妄宣称,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他一生的目标,是纳粹党的基本思想。为此,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协定,矛头首先指向苏联。据统计,从1940年9月到1941年9月,德国军费开支就达601亿马克,占国家全部开支的70%。1940年12月,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提出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得到希特勒批准。该计划要求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并且规定对苏战争必须在6个月到12个月内结束,最迟不得超过1941年圣诞节。

                                                            ----摘编自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进攻苏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巴罗沙计划”破产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