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陆路以铁路连接物产丰富的东北腹地,海路则以大连港为节点, 联结华北、华东广大地区。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曾建起大批现代化工厂,并且作为太平洋战争 物资集散地,大连还大量存储了汽油、布匹、钢铁、化工等原料。日本投降后,大连由苏联进行 军事管制,不久便由中国共产党实际接管,很快恢复了秩序。解放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十分重视 军队的后勤建设,决定利用大连原有的工业基础,建立军工生产基地。1947年7月1日,苏军   将“满洲”化学厂等6家工厂移交我方,与我方陆续建成的引信厂、弹药厂共同组建成“大连建新公司”,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摘编自张艳《从大连建新工业公司的三份红色档案说起》

材料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大连建新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大连军工工业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情况。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序 号史料内容


“东北局军工部长何长工多次到建新公司,“每次去,都带大批物资,帮助他们 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职工们坚持自力更生,加紧生产。”

——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



“日本技术工人获原为研制硬质合金作出贡献,被公司评为一等模范进行表彰。
高桥、藤村、伊藤荣在生产立功运动中立大功,在全市范围内对其进行通报嘉奖。”

——大连五二三厂档案室









“立功奖状”全文:“徐万里同志在建新公司生产立功运动中成绩优良,经评定 为小功一个,特给奖状以资纪念。”(时间1949年7月)














A

——林岗作品《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发表于1951年1月《人民日报》 (说明:1949年12月19日,大连建新厂女工赵桂兰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被扎伤。 因此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于1950年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连军事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4-04-23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垄断资本实力迅速膨胀,进一步海外扩张成为了美国外交不可逆转的潮流。为谋求在拉美地区的优势地位,在门罗主义指导下的军事干涉政策“大棒政策”和经济干涉政策“金元外交”应运而生,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以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摘编自宋江波《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几乎每一个拉美国家都建立了法西斯政党,不同程度地法西斯化。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实行直接干涉政策必将导致反美主义的加刷,有可能给法西斯德国以可乘之机。为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干涉政策,睦邻政策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影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方伟《试论罗斯福睦邻政策出笼的背景》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拉美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拉美地区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
2024-03-2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开放战略,但总体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压力。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敌视或封锁的态度。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1952年,工业GDP 占总GDP的份额仅为17.6%,1978年达到了44.3%;1978年,中国粗钢产量、煤产量和发电量的世界排名分别达到了第5、第3、第7位;1953-1965年期间,中国重要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涵盖能源、冶金、化工、民用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门。

材料二   近代以来,工业化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推进工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过政府推动型工业化模式和市场拉动型工业化模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受制于他国或成为他国附庸,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与外界隔绝。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晗李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4-02-29更新 | 43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银元成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之一,清末外国金属币和钞票占到了中国流通货币的65.71%。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币制与之竞争。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清政府决定铸造大钱、发行钞票,而户部“铁既可以抵钢,铅似可以抵铁”的措施造成恶性通货膨胀。1886年,张之洞购进了英国的造币机,开始铸造广东银币,引起各省效仿。1900年,清政府开始铸造无孔钢圆,各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样式,1910年清政府将银币造币权收归中央(部分省份也可以代中央铸造银币并标明省份名称),开始铸造统一的“大清银币”,其主体形制与钢圆相似。全国的行用银元形制基本上得到了统一。

—摘编自李钰《浅析晚清货币形制变革的原因》

材料二   194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发行流通的积极作用。
2023-06-05更新 | 240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四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英国,在封建采邑制之下土地并不真正属于任何一个人。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英国社会势必要求遗弃早已残破不堪的旧制度,最终挑战封建土地保有制本身。都铎王朝的圈地运动颠覆了中世纪土地产权关系的根基,无疑推进了这一进程,下一步直接指向国家最高立法层面。以1660年议会最终颁布《骑士领废除与补偿法》为标志,英国在法律上清算和废除封土封臣制度,确立完全的土地私有制。其间,议会与国王无数回合的博弈历时近半个世纪,最后终结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土地混合所有制,代之以产权明晰的私人所有制。

——摘编自侯建新《英国近代土地确权立法与实践》

材料二   清朝前期,“东边外”(奉天柳条边外)是八旗人参山场和军事禁区,其森林产权主要表现为模糊的国有和皇室私有。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原有的森林秩序已无法维持。同治十三年(1874),清廷将东边地带全部开禁,准许流民开垦荒地及熟地升科(征税)。光绪时期,清政府在奉东地区设垦务局,丈放八旗围场和山场等官有荒地,允许私人向垦务局自由报领,耕种五年后升科。在此过程中,许多山场森林随着土地丈放被卖给私人。民国后北京政府在东北地区推行新一轮的官地清丈,此前未被私有化的皇室土地和官地继续被转卖。经过多轮“荒地民有化”和“官地私有化”改革,奉天省逐渐在形式上产生了以私有土地制度为基础的私有森林产权机制。

——摘编自池翔《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奉天国有林的确权与争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奉天省私有森林产权机制确立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张仲景(约公元150—约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自幼嗜好医学,少年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张仲景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博采众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序中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匱要略》两部。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沈括(1031一1095),北宋政治家、科学家。34岁时,沈括赴汴京参加编校昭文馆书籍,后迁馆阁校勘。41岁时,沈括提举疏浚汴河,兼提举司天监,改良和创制天文仪器,编修新历。43岁时,其被任命为河北西路察访使,致力于兴修边防设施,加强边防。《宋史·艺文志》载沈括曾作《孟子解》,主要包括:推崇“君子之道”;阐发“以民为本”;强调“人性本善”;实践“穷理尽性”;善养“浩然之气”。《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其代表作《梦溪笔谈》以及《补笔谈》分为“乐律”“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药议”等节。李约瑟将《梦溪笔谈》分为584节加以分析,其中属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分别为377节、207节。

——摘编自乐爱国《北宋儒学背景下沈括的科学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括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括的优秀品质。
2020-05-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签订之后,双方人员交往虽然不断增加,但“柏林墙”仍然发挥着它的阻碍作用。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不难想象,“柏林墙”给两德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痛苦和灾难!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修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材料二   行政机关在收集和处理有关紧急问题的信息方面更有优势。……行政机关的专业人员很多,行政部门的科层制也使得信息能够得到较好的保密……国会则是背景身份各异的一群人的集合体,往往面临着制度经济学中所说的集体行动的难题。行政机关可以“虚虚实实”通过信息的隐藏和保密来向敌人和对手传递虚假信号,在斗争或谈判中取得优势地位,而国会和法院则由于人多耳杂,很难设计和运用精巧的权谋。……宪法中的一些条款还授予了总统特殊的权力和职责,这些条款为行政权突破正常状态下的行政权力边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摘编自丁晓东《法律能规制紧急状态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罗斯福没有遭到国会弹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影响美国行政权力变化的因素,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020-07-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曾提出愿与英国在瓜分世界的基础上和谈。当时英国处境虽然十分困难,但丘吉尔内阁断然拒绝。在诱和目的没有达到后,希特勒准备用武力入侵英国。1940年7月6日,希特勒签署第16号指令,要参谋总部制订在英国登陆的“海狮作战计划”。7月10日,德国集结了约2400架作战飞机,开始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伦本土。由于英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高昂,又有包括1800门高射炮和沿东海岸设立的一系列雷达站、观察哨等防空设施,加上破译了德方的通讯密码,使德国的“空中闪击战”一开始就未奏效。9月上旬,德方意识到短期内不易赢得全面制空权,转而对伦敦等城市不分昼夜狂轰滥炸,企图瓦解英国人民的斗志,逼英就范。9月17日,希特勒感到已无法取胜,被迫下令不定期推迟实施“海狮计划”。最后,“海狮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施“海狮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海狮计划”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