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思想和政策体系。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统治时期,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左右,广泛涉及工农业、工资物价、商业金融、关税和进出口等……金融政策是禁止金银出口,鼓励进口。贸易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关税;还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商品由本国船舶运输,严禁走私和管制价格等。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包括生产质量标准和规定工资水平,保障廉价劳力供应。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垄断贸易。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控制以及各行业的自我管制。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郑观应指出:“古有四民,商居其末……不知商贾虽为四民之殿,实握四民之纲……商足以富国,岂可视为末位。”马建忠认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陈炽说:“国之所立者政,政之所举者用,用之所需者财,财之所入者税,税之所出者商。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较之维新派的理论,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以敌洋产”,乃使“彼所售出于我者复有机器制造以绝其销路”。李鸿章“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翼稍分洋商之利“。张之洞于1890年开办湖北织布局,“开织以来,销售甚畅,获利颇丰。”

——摘编自陈爱平《试论晚清重商思想》》

材料三: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晚清国人开始以近代理性思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出时代诉求。然而,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政局和一个勇于变革的政府,又始终受到社会的“结构性制约”,重商主义思潮引起的社会效应显得相当有限。虽然社会各界对重商主义思想寄予愿望,试图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

——摘编自王敏《晚清重商主义思潮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重商主义与英国重商主义主张上的相同之处,并指出晚清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步伐”的原因。
2019-05-17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O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团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

——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2017-05-17更新 | 597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迅速增加,住房拥挤不堪。城市发展和建设毫无规划可言,城市街道曲折狭窄,联排式、大杂院式和“背靠背”式房屋充斥新兴的大城市,利物浦与曼彻斯特的地窟、伦敦的贫民窟令人触目惊心,公共设施则几乎等于零。

随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英国社会民主化运动已逐步走上稳健的正常轨道。19世纪英国城市改革主要有中央立法和城市地方立法两种。在中央以1835年的《城市自治机关法》为开端,在民主基础上产生由市议会、市长和市参事会组成的新市政府,履行日益扩大的社会管理职责,从市政公共设施到街道、供水、垃圾和交通,再到精神生活的基础设施,如公园绿地、学校建设、图书馆和博物馆。到19世纪末,英国城市地方建设基本完成。到20世纪初期,经济领域中垄断与集中思想的抬头,政治领域中国家机器也日益加强,并将权力日益集中化,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英国城市民主改革进程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精神。以19世纪中下叶各城镇建设市政厅为例,当时市政厅被当作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厅的建筑与否、建筑的风格、建筑地址、预算、招标等都在公开的原则上进行。人们不仅仅把市政厅当作宏大的办公楼,而且把它当作是进行盛大的招待会、音乐会的场所,因此市政厅客观上具有议会厅、法庭、音乐厅等其他功能。市政厅已是群众提升其自身境界的工具。

——摘编《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的民主化改革》

(1)概括英国近代城市民主化改革的背景。

(2)评述英国近代城市民主改革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梁启超1902年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已过去120多年。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面貌的人们所广泛认同。中华民族”概念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现代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中、在中国面对世界并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过程中,中国人产生了自我凝聚和整合为一个整体的客观要求。事实十分显著,“中华民族”是中国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一个概念,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一个自我称谓,也包含着中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的定位。

——摘编自石硕《从“世界之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4-03-28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材料:姚鼐,安徽桐城人。其一生,仅八年的仕宦生涯,而读书、教书、著书,则是他毕生的主要活动。

在学术思想方面,姚鼐极为崇尚程、朱之学,可“正之”,但不能诋毁、讪笑,否则便是“诋讪父、师”,要遭天谴。姚鼐虽加意维护程、朱,但较为通速,能兼容其它学说,甚至能吸纳汉学之长。他还提出文章的核心在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又理”,是指当时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宋学;“考据”,是指文章要有实据,避免空泛,主要来自汉学;“辞章”,是指文章还要有结构、文字、音韵上的文学之美。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

他先后任杨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等书院主讲,精心培养了梅曾亮、姚莹等一大批弟子,他以自己的古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桐城家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姚鼐一生的著作等身,有《惜抱轩诗文集》《惜抱尺牍》等。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槲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

——摘编自李帆《姚鼐学术思想论述》

(1)根据材料,概括姚鼐的主要成就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姚鼐思想没有发展为早期启蒙思想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1888—1900年,中国进口有限地超过了出口,每年平均入超40,876,000海关两。1900年以后入超大大增加,1901—1911年每年平均达121,377,000海关两、在1894年至1911年期间,清政府向外国人签订的贷款达746,220,453两库平银。其中330,587,160,两贷款用作兴建铁路之用,以后用铁路本身的收入偿还、除了铁路建设的巨额借款外,借款主要用作中日战争的军费(119,838,648两)以及中国必须支付这个战胜国的巨额赔款(263,176,701两)。……从1902年起至少要筹措同样多的款项已偿还每年的庚子赔款、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归还各项借款和庚子赔款的数额每年合计达四千六、七百万两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18世纪的中国和印度还占有一半以上世界财富,1900年中国却沦落到工业化程度最低、最贫穷的国家之中。当时世界80%的工业产品都来自欧美,10%来自日本,中国仅占7%。

——摘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是一家服务于纽约商人的金融机构。1865年,该行取得美国政府第29号特许状,改为国民城市银行,其实质是改变了银行的属性,从成立之初的州特许银行改为国家特许银行。花旗银行管理推行一种“现款政策”,即要求银行总是保留有大量的现金储备,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这在美国19世纪的经济混乱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因为在危机期间,花旗银行显示出是最安全的银行,所以,每次危机都是以其他银行的存款减少和花旗银行的存款增加为特征。1837年该行的总资产为170万美元,到1891年猛增至2.22亿美元,其总资产年增长率达到5.6%。19世纪末,洛克菲勒家族牢牢控制了该行,将它作为美孚石油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的发展,花旗银行的业务范围已扩展到了整个国家,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银行。20世纪初,花旗银行已在美国的其他州和海外开设分行,同时该行率先成立国际部。在1904年,该行又第一个推出旅行者支票。

——摘编自袁方《花旗帝国》等

材料二自1902年进驻中国以来,花旗银行作为美国在华推行金融特权的工具,除作为庚子赔款的收解银行外,通过美国政府支持的对华政治性贷款、修铁路借款、参与清政府币制改革、提供“振兴实业贷款”及其一般在华银行业务,赚取了巨额利润。20世纪8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更多通过自身独立的业务活动及与中国金融机构、公司的合作获得发展。1984年花旗银行被允许在中国深圳重新设立办事处,1993年花旗银行成为首家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的外资银行。2002年,花旗成为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在后WTO时代进入零售银行业务。2003年花旗银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国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花旗银行现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0余个分支机构,约为二亿客户服务,包括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

——摘编自【美】戴维·莱因斯多夫等主编《美国第一花旗银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花旗银行的经营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嘉靖四十五年(1565),海瑞上《治安疏》指出:“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使天下“赋役增常”,“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海瑞因此被罢官下狱。1567年,被释出狱。他的声望已为整个帝国所公认,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颁布《督抚条约》,整顿吏治,振肃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百姓告发官吏贪污的案件,不拘日期,随时放告。不准民间制造奢侈品。督令势豪退还侵夺及受献之民田,严禁高利贷。海瑞到任之初,监察官即参劾他不识大体,仅仅注意于节约纸张等细枝末节,有失巡抚的体统。随后,给事中戴凤翔参奏海瑞,说他但凭一己的冲动随意对百姓的产业作出判决。1570年春天被迫辞职回乡,在提出辞职的奏疏中,他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1578年,海瑞与世长辞,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留下二十两白银,不够殓葬之资。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是:“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摘编自《万历十五年》根据材料分析海瑞两次罢官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的理解?

2017-05-1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决定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货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货,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对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收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摘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对广岛进行打击之前,日本领导人提出条件,要保留天皇的权力和军队不受约束的权力,战争部长等人在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维护我们的国体”,日军统帅部已经准备采取“决定性行动”,设想沿日本海岸部署军队,以击退美国人的登陆。此时,美国人在冲绳和其他外国岛屿却遭遇了困难。在欧洲战场,1944—1945年,美军有18万多人死亡,东京8月14日遭到了超过千架飞机的猛烈空袭,第二天,天皇在广播中就宣布了投降的决定,而不是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在促成日本投降的各种可能性中,是苏联决定不让日本人心存调节的希望,在日本北海道不远的色丹登陆,才迫使日本军方终于签署了投降书。对日使用原子弹解释为一种皆在恐吓苏联的开枪警告,是冷战的爆炸性序曲。

当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高空爆炸的时候,当场死亡的人数达20多万。原子弹体现了西方盟国为结束二战而在多大程度上不惜将道德禁忌弃之不顾。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时,为何这场冲突会逐渐地平息下来,而不是升级为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性冲突?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解释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摘编自(英)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