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当时工业生产的社会化和规模化,形成数量庞大的无产者阶层,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他们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工人阶级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通过《镇压社会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意图扑灭在德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采纳新历史学派关于劳资合作和社会改良的主张,通过构建社会保险立法包括社会救济、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1881-1889年间,德国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1923年和1927年,德国又先后制定了《帝国矿工保险法》《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基本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摘编自汪连新、杨建海《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严重的失业使千万个家庭陷入饥饿与贫困之中,老年人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储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总统推行了扭转危机和缓和矛盾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正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法的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跨了一大步。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是一部以老年保险、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第一次在一部法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内容。

——摘编自杜长宇《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差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5-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陆军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1934年英国国防需要委员会向议会提交第一份《弥补国防缺陷报告》,指出需要陆军建立一支远征军,用以保护低地国家,履行“大陆义务”,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个月,“大陆义务”才被英国政府正式接受。首相张伯伦对于英国承担“大陆义务”是极其勉强的,他表示,“我相信如果只要外交部多加重视,重整军备与同德意搞好关系的双重政策能够使我们安全度过危险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普遍认为,陆军的领导者应该为一战期间西线发生的恐怖杀戮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陆军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有人指责政府和害怕遭受空袭而偏宠空军,实际上是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允许三个军种都得到同样的待遇。英国政府一直存在这样的想法:法国要承担陆地上的义务,英国主要承担海上和空中的义务。然而,英国政府绝不会想到法国会像后来现实中那样迅速的溃败。

——摘编自耿志《“大陆义务”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陆军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陆军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陆军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文明与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1840年,眼看一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远来的“夷狄”小邦,日本朝野为之震动,这可视为日本人现代觉醒的开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或称“佩里扣关”,成为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看做明治维新的起点。明治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文明开化”政策,号召动员国人学西方,下令神佛分离,儒学被全盘否定,西装被定为官服。画家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如无本之木,缺乏支撑点,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与文化“离异”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与文化“回归”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治理。1885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虽渐渐被压缩,但他们本民族发展中的自主管理却得到较大的发挥。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民族问题,但却有明显的差异性。1942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指出:“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与汉族,实已融为一体,更没有歧异的痕迹。将“民族”改为“宗族”,以宗族代替民族的“同族同源论”思想,这可以说是封建宗法制原则的再现,暴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前所提倡的民族自求解放与民族平等的欺骗性。中共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和革命“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将一事无成”,各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摘编自彭川《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后期治理边疆的相似之处,并分析晚清边疆治理内地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两党民族政策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战后,美国海军部不断提出新的造舰计划,旨在使海军实力超过“海上霸主”英国。英国也提出了大规模发展海军计划,宣称“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其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其它国家”。日本则将其财政预算的1/3用于海军建设。1921年美国参议员博拉发起裁军运动,要求授权总统召集一次限制海军的会议。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了裁减舰船的设想:停止建造新战列舰,确定各国战列舰的吨位比例等。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美、英、日、法、意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又称《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的比例为5:5:3:1.75:1.75。但好景不长,这种局面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1924年,英国五艘重巡洋舰下水,一个新的造舰计划在英国实施。日本开始建造4艘重巡洋舰。美国国会批准建造8艘巡洋舰。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又将开始。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发起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背景,以及《五国条约》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又将开始”的原因。
2020-05-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民国初年,军间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在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1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批育行政权力全部视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是,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摘编自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大学区制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大学区制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古文家。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文化发达,是明清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他认为明代史著虽多但是质量比较高的史著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注重文采,记事不实。他提出了自己修国史的目标,即修订国史,记录那些“开国之功”、“抗节之贤”、“理学之贤”,借修史来纯正社会风气,恢复儒家之纲纪。此后,钱谦益通过购买、抄写、赠与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档案、图书、典籍、碑刻史料,引用了《皇明本纪》《天演玉碟》《龙风事迹》等二十余种史料与官修《实录》《元史》相辨证,澄清了元未来元璋起义的许多相关重要史实。在《太祖实录辨证》中,钱谦益引用了《滁阳王庙碑》《中山王神道碑》等开国功臣的碑记史料进行研究。此外,他还利用元末陈基的诗作《舟中望虞山》,并结合史料考辩出元末张士德被擒于常熟湖桥,“而非《实录》所记之昆陵”,纠正以往的一些记载错误。他的这些努力时明束清初的史学学术发展影响很大。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以钱谦益、顾炎武、黄宗羲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谦益修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谦益史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史学思想的意义。
2019-05-10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得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往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二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

——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上述现象的措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的科技竞争非常激烈。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发了第一台商用计算机UNIVAC-I,苏联则开发了BESM(大型电子计算机)。之后,双方都开始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ARPANET项目,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先驱之一,奠定了现代互联网的基础。苏联在这方面落后于美国,直到1989年才建成了自己的互联网。在通信技术方面,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之后又不断推进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苏联在这方面也有所发展,但远不及美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美国同样占据了领先地位。

——摘编自卫林《美苏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等

材料二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欧、日本等先后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国家战略计划。对此,国防科工委召开专家座谈会并达成共识:认为按照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国防高技术方面,在规模上无法和美苏相比。••••••要以有限的目标,突出重点,进行高技术跟踪,所取得的成果还要有带动一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1986年3月,王大珩等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1986-2005年期间,国家累计投入863计划330亿元,超过15万名的科研人员,300余所大专院校等参与了其研究开发工作。

——摘编自王大珩《从导弹轨道跟踪与测量到“863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苏科技竞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863计划”提出的背景。
2024-06-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第一、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第二、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还没有实际革命行动,只是准备革命的时候;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还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备军的时候。这一评价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B.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C.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密不可分D.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