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于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简要归纳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主义”之下的美国对外战略应对。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1月,晋察冀边区在河北阜平成立。到1940年,边区征收的税种,除了村合理负担、救国公粮、田赋之外,还有工商营业税、烟酒税、印花税、田房契税、出入口税等,难以满足战争形势下财政支出急速扩大的需求。

晋察冀边区政府于1941年开始在边区境内推行统累税,即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并减少了征收次数,但在边区复杂的租佃关系之下统累税征收产生了一些问题。1942年的统累税在税则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标准亩进一步适当做了下调;财产和收入分开计算;降低累进率。实行统累税的最初两年,贫农和中农的统累税负担比较重,因此在随后的减租减息中,边区政府比较强调反对地主的经济剥削,维护农民利益。到减租减息深入开展之后,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边区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地主的诉求,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地主也逐渐接受了统累税负担和减租减息政策。1943年的统累税减轻了低地租土地的土地税。一直到抗战结束,晋察冀边区的统累税在各阶层之间的负担情形有了较好的改观。

——摘编自周祖文《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4-05-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成立国家档案馆、并规定其除了保存国民议会的档案文件外,还要集中保管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的公共文件。1790115日颁布“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规定每一个行政区政府各机关的档案都要移交行政区档案馆保存,地方档案馆体系开始形成。1794年“穑月七日档案法”明确规定,中央国家档案馆对各地区档案馆实行指导和监督。内政部在1841424日颁布了《各省和各地区档案整理和分类基本条例》。拿破仑三世统治法国期间(18521870年)。政府搜集、整理档案文献,设立档案职业准入资格,建立专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婷婷《法国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英国自1838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共档案法》,1958年重新颁布,1967年以来都有不断的修订。英国公共文件办公宣曾对档案接收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凡档案在形成单位保管满30年,必须移交给公共文件办公室保管,并向社会无偿提供利用,达到资源共享”。英国档案工作部门严格执法,加强对档案移交部门的指导监督。档案工作部门有权对档案移交部门管理利用中的不当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等。1947年成立的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员来自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或专业团体。协会通过定期召开档案工作专业会议和出版专业刊物,来增进档案人员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档案法规的贯彻实施。

——摘编自罗《《英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与现代英国档案管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法国、现代英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2024-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古拉街区位于柏林城中心的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二战中该街区遭到轰炸,除个别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悉数化为废墟。

1970年代,东德当局对尼古拉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存和重建”。最终,该街区被设计成为一个步行休闲区,以现代风格和手段表达传统德国旧城的风貌,使这一在战争中变成废墟的街区在柏林市民及游客心目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德国众多战后重建方案中的一朵奇葩。

——丘博文张慧《拆除还是改造?欧洲历史城区保护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辛丑条约》签订后,海河两岸共开辟了八国租界,各租界当局竞相大肆建设具有本国风格的建筑。此外,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都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

2002年,天津对意大利风情街启动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全面整修。同时,发挥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将其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2005年,天津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起,将五大道等6个历史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确认为首批风貌建筑保护区。

——刘茜陈建强《天津:唤醒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活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柏林尼古拉街区所见证的历史,概括该街区重建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归纳天津街区改造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7年德国建立第一个旨在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起,截至目前德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涵盖主要行业与产业的标准起草组织。一战后,德国相继出台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企业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能力,并适时进行修订。德国著名的伍尔特集团,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生产“螺丝”这一单一产品,其产品在很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德国鼓励技术工人移民,在德国工作的技术“工匠”,享受永久居留权。德国“工匠”培育的最主要渠道是职业教育,有近80%的年轻人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且职业教育几乎覆盖所有职业。德国工匠勤奋、严谨、有序、热情的工作态度无不体现着宗教追求,充满着理性精神的德国哲学,渗透着德意志民族内向、深沉和善于思辨的民族品格。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德国在机械、钢铁、电气、化工等领域打下深厚根基,“德国制造”声名显赫。

——摘编自徐春辉《德国“工匠精神”的发展进程、基本特征与原因追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工匠精神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7 . 【古今中外基层治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钟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赈、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

——摘编自徐祖澜《乡紳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

材料二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

——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自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

方壮猷主要活动表(部分)

时间主要活动
1919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在此期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军阀张敬尧和赵恒惕的斗争
1925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参与起草北京学联声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宣言,并参加了反对北京段祺瑞政府对日本妥协投降的“三·一八”大示威运动
1930愤然弃(日)学归国。先由陈垣,黎锦熙介绍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学校任兼职教师,开设宋,辽,金,元史和日本史等课程
1934与他人合著的《东北史纲》一书,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东北三省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的“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谬理以有力的驳斥
1945在东北大学短期讲学时受进步教授赵祀彬等的影响,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并用于中国社会史,史学史的教学科研中,将史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57结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等精神,写成《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百家争鸣》等文章,用历更上的学术发展规律论证党的“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摘编自《湖湘名人年谱·方壮猷生平简介》


(1)根据材料,概括方壮猷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方壮猷能够做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