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2017年9月,我国考古专家受邀前往蒙古国联合发掘的名为高勒毛都2号墓的古代匈奴贵族墓葬群。该墓葬群不仅出土一件金皇冠(如右图),还有一件很特殊的随葬品——玉剑璏,虽然它在我国中原地区很常见,但在蒙古还是首次发现。根据文物测定,该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166~公元前28年。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A.蒙古全境都曾归属汉朝管辖B.汉匈间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该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D.汉代在蒙古地区设立了岭北行省
2022-12-23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西方人研究历史只重视考古发现
B.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相互补证
C.文物和史书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一手史料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2019-09-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3 .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金属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铜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中华土地上的古代先民每一次对其重铸,就象征着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书写。某校学生以“铜—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主题开展了自主性探究学习,过程如下:

1.任务一:收集中华先民使用铜的考古证据。
序号考古发现     名称历史意义

铜绿山古铜矿冶遗址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是我国目前发现铜采冶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

半圆形铜残片与两截铜管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可能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冶炼产物

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1)对上列文物的解读,可以推断中华文明最早拥有铜金属制品开始于(单选)(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万邦”时代       D.夏商时代
(2)上列文物中,能够反映中华大地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是(单选)(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列④号文物能够反映秦朝的(单选)(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宰相制度
2.任务二:收集文献中有关铜钱的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西汉)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

②“(唐)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每十钱重一两,计一千重六斤四两。”

③“(北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孝文帝始诏天下用钱。十九年,公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

(1)上述材料中“元狩”“元始”“武德”“太和”属于(单选)(     
A.谥号                           B.庙号                           C.年号                           D.字号
(2)上述材料③孝文帝属于(单选)(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三则文献史料共同反映中国古代(双选)(     
A.政治制度建设                                             B.货币名称变化
C.货币制度改革                                                D.赋税制度演变
3.任务三:解读文物背后的中华文化。

任意选择上列文物中两件,依据示例,尝试多角度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示 例:(F):中外文化交流下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中国古代宫殿式大型建筑文化特色。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4.任务四:结合本题中提供的文物,概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2024-04-1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考古资料显示,公元前15世纪,无论是在迈锡尼还是在埃及都有对方的考古文物出土,尤以出土于埃及的迈锡尼陶器为多。在迈锡尼出土的埃及物品多刻有埃及国王和王后的名字。这说明当时(     
A.希腊是埃及的重要贸易对象B.埃及与希腊文明存在互动
C.埃及文明对希腊的影响较大D.埃及与希腊外交活动频繁
2024-02-2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鉴于“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对待海外贸易极为重视,大力支持香料贸易的开展。北宋中期,仁宗在位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宋代统治者推崇佛道两教,“禅宗”思想在中国盛行,民间纷纷焚香敬奉佛道。市井生活中,香料也随处可见。街市上有“香铺”,还有各式各样的添香食品。在上层社会中,薰香成为日常,真宗时名臣梅询极爱用香,宋徽宗每夜也需有香为伴。

——摘编自刘丹妮《政策、路线与商人——宋代香料贸易的开展》

材料二   1974年,福建考古文物工作者在泉州湾港内发现一艘满载香料木和香药远洋回国的木造宋代商船,从船舱中清理出土的遗存有香料木、胡椒、槟榔、乳香、龙涎等,香料木包括降真香、檀香、沉香等多种,总重量达4700多斤(参见表)。

仓号
名称
12345678910111213合计
香(药)料木···········4700多斤
胡椒···········5斤
槟榔413212191051
乳香······6.3克
龙涎······1.1克
朱砂··4.6克
水银··385克
玳瑁11件

(注:表内“·”记号表示有出土)

——摘编自霍巍、何沁冰《丝路携香:考古所见宋代熏香的繁荣与丝路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宋代香料贸易兴盛的因素。
(2)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对于研究宋代香料贸易的价值。
2024-05-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08年,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两发掘点出土了磨制石器、陶片、铜片、铜粒、矿渣以及网坠(渔猎用)、纺轮、动物骨骼等文物和灰坑一些生活遗迹。据此可知,该遗址(     
A.证明云南已进入文明时代B.体现当时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
C.反映母系社会的社会风貌D.显示了金沙江流域的文化起源较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钟有铭文12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语》《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材料二   中国虽有长达千年的金石学传统,但是建立在田野考察与发掘分析基础上的考古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一批外国传教士或科学家首先介绍进来的。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带回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考古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拓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1949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的展开,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之后中国考古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张昌伸《文物与考古蒌础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并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指出各阶段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二里头遗址作为大型都邑遗址,遗存丰富,为了解夏朝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此,记者刘周岩在《寻找夏朝》中说: “二里头遗址现在还不能确证是夏都,因为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由此可见(     

A.考古发掘对历史研究价值比较有限B.文字出土有助于历史研究发展
C.考古必须与文献史料结合才有意义D.出土文字比其它文物意义更大
2024-01-29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重要文物,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2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3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
A.考古发现必须与文献相结合B.金银器都出自于官营手工业
C.西汉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密切D.儒家思想影响百姓生活
2024-04-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虢国墓地多选在依山傍水的高平之地,背山而河,远山遥树,视野开阔。墓地多实行族葬制(聚族而葬的埋葬制度)。墓区坐落有致,界限分明,一条界沟将国君与其他贵族、平民分开。墓室大致分为六等,第一等均为国君墓,墓穴深度在11米以上,出土精美文物在3000件以上,有青铜礼乐器、鼎、兵器、玉面罩、玉配件等;第二等均为太子墓,墓穴深10米以上,出土文物近千件,其中列鼎7件,无配鼎,有青铜礼乐器。 ……第六等墓穴埋藏浅,陪葬品很少,无青铜铜器。虢国墓地的发现,为周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

——摘编自齐斌《从虢国墓地谈西周时期丧葬特点与社会关系》

材料二 汉武帝之孙刘贺墓中出土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真实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豪奢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出土黄金数量突破400件,总重量在115公斤以上。其中四件金饼上题记:“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酎金:汉代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一斤”。出土的五铢钱总数约200万枚。在东藏椁内,出土了铜籍田鼎和铜籍田灯各一件(籍田: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意在“祈年”和“劝农)。在出土竹简中,发现了《论语》《易经》《礼记》等多种儒家经典。另外,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孔子像。

——摘编自信立祥《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虢国墓葬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刘贺墓反映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墓葬考古的价值。
2023-03-20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广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