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42年初,一位抗日将领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位于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这则家书可以说明(     
A.中国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C.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2023-10-12更新 | 37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2 .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B.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
C.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D.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
2023-07-19更新 | 493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尼赫鲁认为:“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一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正统实践之间的中间道路”,“社会主义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②丘吉尔表示,他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③二战时期,在英国驱使下,坦噶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导致该地区中部土壤退化。
④在夕阳残照下,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长达74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区。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2023-07-10更新 | 2517次组卷 | 17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 20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7-10更新 | 1813次组卷 | 11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2年,英国政府将关于战后经济安排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送交美国政府,美国对此表现出轻视和拖延。1943年春天,美国将“国际稳定基金计划”送交英、苏、中等盟国政府,让更多国家接受并支持该计划,排挤英国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这表明(     
A.冷战格局下交流与对抗并存B.英美战时同盟关系裂痕凸显
C.英美争夺世界金融的主导权D.二战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2023-07-03更新 | 380次组卷 | 7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开始,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最后德军惨败,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1.2万门大炮、3000架飞机。苏德战争进入苏军战略反攻阶段。这表明了(     
A.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伟大力量B.德国发动侵略必定失败
C.苏联军事力量成长超越了敌国D.斯大林模式的伟大胜利
2023-06-20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813日)

材料二   19458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2023-06-09更新 | 6221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1939年初,法国主张联合苏联遏制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还怀疑它(苏联)的动机。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得不和。”由此可见,英国拒绝联合苏联(     
A.是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B.出于冷战对抗的现实
C.体现了与法国争霸的企图D.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2023-06-02更新 | 310次组卷 | 9卷引用:第4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如表,苏联农业生产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谷类作物总产量每公顷收获
1940年9550万吨860公斤
1943年2940万吨420公斤
A.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局势恶化B.集体农庄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D.世界市场粮食需求量逐渐减少
2023-06-0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1995年,德国小说家施林克发表小说《朗读者》,文中的汉娜渴望爱情、真诚善良,但当她前往奥斯维辛死亡营看管犹太女死囚时,却拒绝打开教堂大门,冷漠地烧死了所有的囚犯。她在法庭上说:“我们就是不能让她们给跑了!我们对她们有责任!”此文学作品(     
A.旨在重新诠释人性的价值B.倡导人的解放和人格健全
C.注重反映政治和社会现实D.体现了对社会历史的反思
2023-05-29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