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42年1月,包括苏联在内的26个国家发表共同宣言,强调了经济合作。接着,在5月和6月又签订了苏英条约和苏美协定,其中不仅规定了双方战时的相互援助,而且还谈到了,战后的合作互助问题。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B.促进了世界经济统一性趋势的增长
C.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规范D.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增强
2 . 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1)1870-1913

(2)1913-1950

(3)1950-1960

(4)1960-1970

法国

1.6

0.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2.9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据表可知,导致第(2)时段变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发展B.两次世界大战先后爆发
C.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爆发D.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2023-03-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认识主体认识内容
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纳粹政府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
民主德国政府大轰炸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
联邦德国及统一后政府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极右翼政党反复渲染“轰炸大屠杀”的悲情表达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
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