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记述了 1940年3月在巴黎的见闻: “各行各业都有势力强大的团体公开赞成停战……有人认为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敌人⋯⋯部分政府官员甚至主张割让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讨好这个魔鬼。”这些记述揭示了当时法国(       
A.意图维护《凡尔赛条约》B.对苏德战争的漠不关心
C.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D.意识形态对战局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06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英国对该抵抗运动的立场表现出阶段性变化:1933年1月至1940年5月,相对漠视;1940年5月至1941年6月,积极支持;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日益保守。这些变化反映出英国外交(     
A.深受意识形态的主导B.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D.极端利己主义色彩浓厚
2023-11-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1940年5月26日晚至6月4日上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6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只要英语这门语言不消亡,‘敦刻尔克’一词就包含着崇敬……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6月5日,德国一杂志说:“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将名留青史。”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A.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评价角度影响战争性质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有: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它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摘编自陈海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美国就督促苏联尽快对日参战。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国签署了《雅尔塔协定》,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的现状需予维持;2.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需予恢复,这包括: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的优先权;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还苏联。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家宣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雅尔塔协定》的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苏联的“二战”宣传中,海报是现实艺术的体现,它简洁易懂、无所不在。在《去死吧!法西斯毒蛇》的海报中,用黑色毒蛇的身体摆出纳粹标志的形状来象征危险、邪恶的法西斯纳粹,红色是苏联专有的颜色,代表苏联士兵。海报向士兵宣传着这样的信息:毫不留情地毁灭敌人。而海报《祖国母亲在召唤》,则将母亲的视觉形象与抽象的祖国概念联系在一起,全身穿着红色衣服的母亲具有了俄罗斯民族正直、刚毅的特质,一手握着“红军效忠誓言”,并将它推向读者以制造出视觉心理暗示。另一只手高高举起,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身后的象征参战的武器,向读者传达出,加入卫国战争是母亲对孩子的召唤,也是孩子对母亲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闭上你的嘴!》海报中,以母亲形象为主,附以警告式的文字,要求人们在战争期间提高警惕、防范聊天和八卦的潜在危险。

——摘编自李颖《“二战”反法西斯阵营海报宣传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反法西斯海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反法西斯海报的作用。
2023-10-03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蓬莱第一中学、 蓬莱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
6 . 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

——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1)“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宣言。
2023-09-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和德国的战争海报。据此可知,两国都致力于(     

美:同盟国为自由而战:向往自由的民族不会消失          德:犹太人,战争煽动者、延长者;德国万岁

A.宣扬极端种族主义B.标榜战争的正义性
C.争夺国际舆论阵地D.发动广泛战争动员
2023-09-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37—1945年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这体现了(     
A.欧洲国家的联合B.战争胜负的结局
C.冷战对峙的格局D.强权政治的烙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挺进2400多公里,收复城镇50多座,解放缅甸领土13万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万人,俘虏日军6470人,缴获步枪1.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挺,火炮160门,坦克12辆,汽车606辆,飞机3架;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伤亡6.7万多人。”上述材料数据最能说明(     
A.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B.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兵力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作出巨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