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迅速崛起,西欧列强和日本丧失了过去在国际体系中的显赫地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渐活跃,中国则为战后的世界秩序增添了一大变数。这说明,此时
A.多极化的趋势加强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强权政治一去不返D.国际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
2022-05-23更新 | 3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战争能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举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实际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控制权。……1945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材料二   19502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了苏联的盟国,苏联不但承诺将逐渐放弃(之前)在中国所获得的一些权益,而且作为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派遣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赴中国进行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政治安全领域,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共同安全利益,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形势下,都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视为主要敌人,并为此在50年代初期共同援助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战争。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区别。

2024-04-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年份
国别
18201875191319261931195219651986
英国45-55004171761.7
美国34-4540-5033205396.73.5
A.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考点突破之高频考法精讲精练-第7单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等盟国代表就已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讨论建立战后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问题,但会议没有解决大国否决权的使用及创始会员国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继续讨论了关于安理会中大国否决权的使用范围问题。最后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折中方案:常任理事国在理事会中除关于程序问题外,一切实质性问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但在和平解决争端问题时,持异议的国家即使是大国也要放弃在安理会的表决权。同时,会议同意苏联的要求,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会议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规定:“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最初由美、苏、英、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的任何重大决议都必须获得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才能通过。同时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等。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

材料三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决定一国或国家集团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联合国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原则,并分析联合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2023-12-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世纪的世界形势]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把短促的20世纪(1914-1994年)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说它像个三联画或历史的三明治(如表4)。

1914-1945

大灾难时期

1945-1973

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1991

天崩地裂

材料二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材料三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19921-199612月在任)


(1)分析表,结合所学知识对霍布斯鲍姆关于20世纪的划分加以阐释。
(要求每个阶段任选一个史实并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6 . 1945年,英国外交官萨金特在《欧洲胜利后的估量》中指出: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控制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苏联和美国手中,但那种认为美国和苏联两个未来的世界强国的相互谅解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是英国必须予以反对的。这表明(     
A.美苏冷战引发英国强烈不满B.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实力大增
C.英国试图维系政治大国地位D.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2023-07-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探究文献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材料一   18﹣20世纪初,为保障本国人民的权利而颁布的部分法律

1789年

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的权利

1804年

《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保障人民权利进行了详细规定

1917年

墨西哥颁布宪法,实行八小时劳动制,确定劳工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等

1923年

埃及颁布宪法承认公民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联合国研究了之前的人权宣言,在各国的广泛参与下,最终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内容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待。”1949年,联合国大会以全票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材料三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三方发表《北京声明》,长期不睦、断交达七年之久的沙伊关系迅速回暖。

   

2021年以来,在内政外交上均陷入困境的沙伊双方出现关系缓和迹象,但多轮对话未能取得突破。在中国的积极翰旋下,双方最终在北京实现和解。沙伊和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直接带动了伊朗、叙利亚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缓和,和解及经贸合作的开展,无疑能够为中东国家的发展与合作开辟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中东是当代世界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国的中东政策恰如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讲话所言:“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摘编自《中国促成沙伊和解推动中东和平发展新潮流》《光明日报》(2023年4月5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从欧美和亚非拉地区中任选一个区域,阐释18﹣20世纪初上述思想在该地区发挥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世界人权宣言》得以全票通过的原因。
(3)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谈谈你对中国能够成功推动沙(特)伊(朗)和解这一重大事件的看法。
2023-08-06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说明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如图反映了(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C.欧共体的成员增加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2023-07-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 该体系的确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其形成的第一天起就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埋下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摘引自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二   1943 年9 月意大利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国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而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因此将这些协定的总和称之为……体系。

——摘引自仝晰纲《历史学考研词典》

材料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材料四   1945 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 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确立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列举构成这个体系的主要条约。
(2)根据材料二,写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名称。并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宣言的名称,并简述该宣言签署的意义。
(4)材料四中“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具体有哪些表现?
2023-10-09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英国学者伊恩·肖克在《地狱之行1914—1949》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欧洲,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存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导致欧洲“迥异于前”的根本原因是(     
A.大战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C.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壮大D.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