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2022-11-13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二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国际大审判,史称“东京审判”。有学者认为,《联合国宪章》规定自卫权,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武力的概念,这是国际法在制止战争方面的重大发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对上述国际法规定的重要实践。它们采取进步的法律观点,确认了侵略战争是最大的国际性犯罪,宣告了国际正义与和平是不容破坏的。

关于“东京审判”的部分资料摘编

报道了侵华日军“百人斩”的暴行

——《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严惩日本战犯战罪委会发表备忘录日军之罪行一如纳粹》

——《中央日报》(1945年9月12日)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南京市居民伍长德的证词
“如果天皇受审,占领日本的计划必须作很大调整,而且在具体行动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必须完成。天皇的被诉毫无疑问会在日本民众中引发巨大的震动。”

——麦克阿瑟给参谋长艾森豪威尔的电函(1946年1月25日)

“戏文里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可现在是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可雪我心头之恨!”

——梅汝璈《东京审判日记》(1946年5月13日)

反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执行一场经宣战或不经宣战之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法、条约、协定或保证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行为之共同计划或共同谋议。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5条

《东京国际法庭不会如此荒谬吧》中说:“最近我国代表出席作证,法官容许罪犯之辩护者做过分之质难,致使我以战胜国之地位与资格受极度之难堪。”

——《工商晓报》(1946年7月31日)


(1)对上表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指出其类型。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东京审判”的认识。(能够写出2-3点认识,并用材料加以说明)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战争赔偿是国际政治中的焦点话题,战胜国希望以此达到削弱德国实力和弥补战争损耗的双重目的。联邦德国建立后自愿对纳粹暴政受害者进行持续性赔偿,其目的是“消除道德上的罪恶感”。赔偿对象经历了战胜国政府、以色列政府、纳粹受害者、大屠杀幸存者和被遗忘的受害者的多次转变。根据《雅尔塔协定》等规定,德国在占领时期以工业设备等实物形式支付赔偿。20世纪50年代《联邦赔偿法》发布之后,开始以德国马克、美元、欧元等货币支付赔偿。二战后的德国赔偿史,既是一段用物质补偿战胜国政府和受害者的经济史,又是一段重塑德国国际声誉和地位的政治史,还是一段推动德国民众集体反省战争罪责的社会史。

——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表3为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

下表

阶段措施简介
二战前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19世纪末美国介入亚太地区,需要了解东方文化以服务其国家利益,各类私立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开始对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施加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制定了多项资助翻译世界各国文献的策略和措施。在1935—1938年,资助了大量对中国或东方文献的翻译。还资助国际教育局翻译了涉及40多种语言的欧洲及拉丁美洲儿童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官方机构的“译出”政策与针对欧洲的文化传播战略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美国之音”专门介绍美国文化;在法国发行了报纸《战争中的美国》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翻译出版了3636074册图书。
二战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在1948年通过的史密斯—蒙德特法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书籍“译出”政策。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据统计,仅1953年到1956年就有2900册美国书籍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高达2.8亿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涉及到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负责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机构的“译入”政策与维持文化霸权战略
随着文化霸权的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主动翻译美国的文学和学术著作,美国的官方和民间机构不再实施对外“译出”政策。为了应对世界各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批评并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官方机构积极实施“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该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翻译政策的不断演进来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
(3)结合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期间,围绕战后德国的领土处置,盟国分歧严重。斯大林要求将德国肢解成如下部分:莱茵当应该独立,巴伐利亚也应该独立,其他地区也共同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并且将东普鲁士割让给波兰。罗斯福认为应该把德国分成6个部分:黑森、汉诺威及德国西北部、萨克森、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普鲁士以及东普鲁士;两个具有战争潜力的重要地区鲁尔和萨尔,将实行国际共管。丘吉尔更加痛恨德国,认为应该采取更为极端的措施:他时常提起,应该把德国阉割,或者将其变成一个肥胖而虚弱的国家,以防止其以后再发动战争。但另一方面,丘吉尔也认为,这样做会导致让斯大林填补这一地区的真空。然而,大多数的英国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支持把德国分割,即使这样可能会让苏联成为中欧的霸主,也应该这样做。

——摘编自西姆斯《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1)根据材料,概述英美苏在战后德国领土上的共同立场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立场在战后的变化及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爆发时,布尔什维克党大多数领导人不在彼得格勒。列宁回国后,设想通过苏维埃“和平地”把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1917年3月,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币超过了战前两年零8个月的总和,造成物价飞涨,大批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国际劳动节当天,彼得格勒劳动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战争”,但临时政府对同盟国声明,保证“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6月中旬,俄军节节败退,士兵厌战情绪日甚。列宁告诫人们:不推翻资本的权力,就不能跳出帝国主义战争。“七月事件”后,列宁提出了新的革命策略和方针,得到民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从2.3万增加到24万,约600万士兵表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限制,缅甸、马来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47年,英国先后承认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独立。1957年加纳成为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助产婆。在苏联红军和苏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顺利地取得了领导地位,并按照苏联模式,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在战后不久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一摘编自汤重南、谢闻歌、段启增《战争与近现代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十月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的表现。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认识。
2024-04-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学科基地大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并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百余年时间里,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

——摘编自张俊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国家治理的英国视角》

1.结合所学,简述英国“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一战”是现代意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构建的时间节点,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二战”时期及战后,中国夯实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

——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及理论思考》

2.结合材料二,概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相关史实。

材料三

时间大事记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
2001年(2)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2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大决议
3.补充表格中的大事记。结合三则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有何变化?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
2024-04-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货币体系变迁烛照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奥匈帝国和俄国流通的不是银币而是不可兑换的纸币以来,实行银本位制的德国再与东欧这些国家开展贸易就吃亏了。实行金本位制要求掌握新的铸币技术,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英国成为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德国贸易的大部分资金是从伦敦市场以先令计算进行融资的,因此也就等于一定数额的黄金。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免去信用顾虑,原先的货币制度可以视为前统治者的事物加以废除。普法战争中战败国法国支付战争赔款给德国,德国利用这笔赔款换回黄金并铸造成硬币。1871年,德国实施金本位制。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材料二   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给美国以极其沉重的打击。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了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的提议下召开了联合国家货币与金融会议,与会的44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是:规定“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因此而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度。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资金的配额决定各国投票权的大小。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等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永久性的、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中国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威来影响世界面对的重要挑战。中国发展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经济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还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在解决全球变暖、艾滋病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宝贵的。中国已经崛起并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这使其能够在经济、战略和外交的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推动世界走向多元化。美国和中国应该协作解决有关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比如贸易、货币政策、能源和对外援助,等等。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62个大事件塑造700年世界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德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因素。金本位制的建立促进了德国的崛起,结合所学,说明崛起的德国在20世纪初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二战后期世界货币体系重建的时代背景,并综合评价这一体系。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本世纪以来中国“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的两例史实。
2024-04-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一国的地位和影响,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还是解构和整合国际关系,推动世界格局变迁的基本力量。在以前的国际关系史上,国际关系的演变一般都是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如维也纳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就分别是一战和二战促进的。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格局转变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从科技催化经济、再以经济和军事对社会支撑作用的位移,经政治的途径而和平完成的。

——摘编自蔡长华《论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上述材料蕴含对“国际关系”的分析,从中提取一个恰当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43年12月,中关英三国在联合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这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缘起。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世界各国人民强烈要求公开审判日本战犯,就连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也举行了集会,公布战犯名单,要求惩处。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严惩战争罪犯》,代表了亿万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和要求。最终,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于1946年4月下令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地址定于东京。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审判,1948年11月12日,法庭进行了最后一次开庭。在28名甲级战犯中,7人被判绞刑,16人无期徒刑、2人有期徒刑。乙级、丙级战犯共5416人,其中937人被处以死刑。之后,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战犯责任的追究,如1948年释放19名重要战犯,1950年又释放了所有日本国内在押战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应达到的效果。

——摘编自苏智良《远东审判六十周年祭》

(1)据材料,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的影响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作出评价。
2024-04-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