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历山大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希腊政治生活中最为典型、最独特的成分就是城邦。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义表述城邦这种体制在规模、形态或社会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多样性。粗略地说,城邦是一种由公民(成年男性)、没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妇女和儿童)以及非公民(客籍外邦人和奴隶)组成的共同体。这是一种确定的团体,占据着特定的区域,人们在特定或确定的政治体制下生活,不受外部威权的摆布,足以使其成员感到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城邦的大部分土地有可能无人居住,间或有农舍、村庄甚至小镇。但它必须有一个中心地点——宗教、政治、行政管理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斯巴达是个显著例外)。一般城邦通常筑有防御工事,总有一个市场,一处召开公民大会的场所,一处司法与政府机关、行政和协商之地;早期政府的类型是君主制或贵族制,后期通常是寡头制或民主制。

——摘编自(英)约翰·博德曼等《牛津古希腊史》

材料二   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埃及以及波斯的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伊朗。公元前331年到前330年的冬天,薛西斯位于波斯波利斯的宫殿被亚历山大付之一炬,波斯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正式终结。在攻占了波斯之后,亚历山大解散了他军队中的希腊分遣队,但是亚历山大穿过伊朗北部,继续向东推进,追击逃亡的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

——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政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建立帝国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族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合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变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图一炎黄涿鹿之战(传说)

图二西周分封形势图

图3三春秋形势图

图四战国形势图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一方面,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通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另一方面,无论是沙俄,还是西欧列强,皆是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在此情况下,外来的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即作为各国相互关系准则的对于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界定,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与亚历山大帝国在疆域形成方面的不同。
2023-07-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单元封面中插画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1.请将下列高中历史单元封面插画与相关的单元主题相对应(填写字母)
A.耕种的农民B.亚历山大在伊苏斯C.《法国民法典》书影
单元主题:
(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2)中古时期的世界(     )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2.若把“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添加到上述单元序列中,你认为应该添加在(     )之后。(填写数字)
3.针对“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单元

材料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450页

材料二: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进入□□□, 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本人在干预当地人的内讧中被杀死,但他的同伴们驾驶的“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在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一块铜牌,正面写着:“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碑的背面刻着:“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青年博览》


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史学观点可概括为(     )(单选)
A.时势造英雄                            B.英雄创造史事   
C.人民是历史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
(2) 材料二缺少的□□□内容应是(     )(单选)
A.大洋洲                      B.南极洲             C.大西洋                      D.太平洋
(3)结合所学,说明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所体现的社会时代需要。
(4)材料三中铜牌的两面对麦哲伦的评价视角有何不同?可以透视出什么历史与文化信息?
4.若为“(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选择单元插图封面,还可以选择(填写字母,双选)__________
   
A.英军向华盛顿投降B.马尼拉大帆船 C.16世纪的世界地图D.伏尔泰
2022-11-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几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印度的广大地区,最远的达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们,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简要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2022-07-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古代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成为马其顿国王,统一希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仅用十年时间便建立起全境约55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地方行省的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上述图中属于大河文明的是________,属于海洋文明的是________。(填序号,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任选图中一个文明,并列举该文明有哪些成就(至少两项);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战争与文化交流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期间,从北非至南亚次大陆亚历山大先后建立了几十座希腊文明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最为著名的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的一座城市(现在亚历山大城所在地),亚历山大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这座城市后来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最大城市,成为地中海地区与东方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亚历山大征服中亚以后,又建立中亚阿里安那亚历山大(今赫拉特)、高加索亚历山大(兴都库什山南麓)和边区亚历山大(今列纳巴德),等等。征服印度时,在希达斯普河畔建立布采发尔和妮肯等城市。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二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吾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

——摘编自周月峰《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东征中新建城市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态度变化的原因。
2022-05-31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前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三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指出亚历山大帝国沟通了哪些古代文明?结合材料说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8 . 文化在碰撞中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都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地把守着。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

材料二   如表所示为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情况。

15003185018503194519453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贩卖黑奴约为1500万人,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人,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人1960年迁移人口325万人,1974年为947.5万人,198531990年迁移人口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2-04-10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厦门外国语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的大江大河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河水的滋润下,两岸沃野千里,庄稼茂盛。世代定居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星罗棋布的村落中繁衍生息,过着宁静的生活。由于农业生产需要水利灌溉,修建巨大的水利工程,不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家庭所能承担的,必须有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面对外来民族的侵犯,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没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抗,需要统一指挥的国家政权。因此在这些大河流域的广裘土地上,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应运而生。古代农业生产依赖土地、阳光和水利,因而土地神、太阳神、水神等自然神在农业社会的原始信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三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亚非四大文明区域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早期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