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帝国前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的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利用季节风远航印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7世纪初,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阿拉伯帝国建立并形成了阿拉伯民族,有统一的宗教和语言。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中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阿拉伯手工艺人调配的香水世界闻名,他们打出的刀、剑也非常锋利。此外,在叙利亚、埃及和北非各地也还有许多有名的手工业城镇。

——摘编自禹田《图说世界五千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马帝国晚期与阿拉伯帝国信奉的主要宗教,并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所起的重大作用。
2023·浙江·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和国晚期,庞培最终占领并摧毁海盗的所有要塞,在三个月内基本平定地中海地区的海盗,之后20多年内海盗没有大规模进行海上劫掠。庞培非常重视撒丁行省的粮食供应,奖励撒丁岛托运人公民权。罗马城的粮食供应依赖海港,将来自地中海的物资转运到台伯河的码头。港口设施为粮船停靠、粮食的卸载、储存提供了便利。为此,罗马修建和改建了普特奥利港和奥斯提亚港。

——王茹《共和国晚期罗马城粮食短缺及解决措施研究》

材料二:19501953年,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1950年、1951年和1952年粮油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4%43.4%47.3%;土产畜产分别占了32.8%23.6%25.8%1950年粮油食品出口额为2.79亿美元,1952年达到389亿美元。当时需要进口的物资较多,但可供出口的产品并不多,粮食首当其中担当了大任。1953年出口的粮食中,出口苏联大豆20亿斤,主要用于换回机械设备,出口锡兰5.4亿斤用于换橡胶。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换取了宝贵的外汇。

材料三:1985年我国粮食净出口271万吨,1986年净出口181万吨。但随着粮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政策的调整,粮价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刺激有所减弱。其中,粮食统购加价政策改为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合同定购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农民粮食出售价格实际上是降低了。由于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种植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出现下降。1987年粮食回到了净进口的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保障粮食贸易举措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粮油出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粮油出口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023-12-1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的当政者们竭力为民众提供各种赛会。早期赛会有罗马赛会、平民赛会、阿波利那司赛会、酒神赛会以及女神弗罗拉赛会,费用均由公共财政承担。根据罗马法律的规定,殖民都市和城镇的官员均有义务举办有关赛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罗马人的娱乐活动,形成了立足于城市社会的较为纯粹的娱乐活动。罗马的竞技性活动是社会娱乐活动中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内容,以角斗为代表的身体对抗是竞技主题,这种对抗既是表演,又非表演,实质是血腥的绞杀。汉朝的娱乐活动与祭祀、农事难舍难分。汉朝的竞技性活动只是社会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有身体对抗性竞技,但只是表演,非身体对抗性竞技是竞技性活动的主要构成。

——摘编自马新《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之比较》

材料二   汉朝政府很少向百姓提供公共娱乐活动,即便是举办允许百姓参与的娱乐活动,次数也很少,且持续时间短。如汉武帝时代,政府曾先后在上林苑和上林平乐馆进行百戏表演,京师民众前来观赏。这两次百戏演出都是为招待外国使者而举办的,也是汉朝仅有的两次公开面向民众的百戏演出,出现百姓的身影仅仅是政治与外交需要,王朝借此显示汉王朝的富庶和国威,并非专门向百姓提供会共娱乐活动。

——摘编自昊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社会娱乐活动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社会娱乐活动不同的原因。
2023-09-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公民看不起商业,贸易和金融是被征服民族才干的营生。在罗马共和国黄金时代,商人不能进元老院。贵族征战得来的财富都是购买土地搞大庄园。罗马超越希腊城邦政治,建立了宪制官僚体制与私法体系,塑造了早期的西方市民社会。无论是共和还是帝制,罗马都是西方大规模政治体在观念、制度、法律上的政治源流。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屋大维苦心建构的“罗马民族认同”,随着拉丁语仅停留在贵族圈里,从未抵达基层人民心里。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材料二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2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东吴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是如何解决“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这一类似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交流的特点,并指出在研究两者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接收了古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及能工巧匠……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

——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其中新教教堂建筑以“廉”“俭”明快为特点……而天主教则以“巴洛克式”教堂建筑来对抗,一度形成豪华、重彩、夸张、离奇的浪漫气派。

——卓新平《反思与会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建筑追求廉俭特点的实质,并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2023-01-1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汇编。石柱上端雕刻的是,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19条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

25条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入该处火中。

99条倘若自由民以银与另一自由民合伙经营买卖,则彼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200条倘打掉同等地位者牙齿的人将会被敲掉牙齿。

材料二   该法(《罗马民法大全》)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并明确指出皇帝拥有的各项权力。该法肯定了教会在国家的地位,它不仅拥有主管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权力,而且拥有参与国家司法活动的权力,教会法具有民法的效力,教会法庭甚至具有高于世俗法庭的地位。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关于“对人私犯”的责任,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刘海鸥《论古代罗马侵权责任方式发展演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汉谟拉比法典》相比,说明《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不同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