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中世纪时期,欧洲神学家从《圣经》中引申出寡妇守贞不二的理论,力倡宗教禁欲主义。庄园主们为增加劳动人口则“百般纵容寡妇们结婚,如果她们拒绝或拖延,就会被罚款”。这反映出中世纪的欧洲(     
A.宗教的地位高于法律B.教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矛盾
C.神权与世俗权力并立D.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有学者指出,13世纪晚期的教皇政权的政权模式和政治面貌,正是早先一个梦想的直接产物,就是把教会建设成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动力源泉。根据材料,教皇政权实现的条件,以下不正确的是(     
A.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B.形成严格的教阶制度
C.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D.工商业逐渐复兴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中世纪,基督教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但修道士为指导信徒,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这体现出中世纪基督教(     
A.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B.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强化
C.对社会具有双重性影响D.推动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当时西方新的多样性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取代皇帝的命令而起的独立教会,代替帝国当局的一群封建君主和封建主,取代罗马时期奴隶种植园、各自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不久后以其来自城市的有独特力量而于贵族、高级教士、最终于君主颇为不利的新兴的商业阶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1)依据材料一,选择一个恰当视角,对欧洲社会成员的构成进行分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庄园的基本特征。
2023-09-05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材料可以反映中世纪欧洲(     

A.与古典文明失去关联B.基督教具有广泛影响
C.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D.难以孕育出近代文明
2023-08-28更新 | 178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A.欧洲王权与教权并立的政治格局B.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
C.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D.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023-07-10更新 | 123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8 . 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才坠入地狱的。这说明基督教(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发展
2023-06-30更新 | 176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076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主教的任免权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德意志各大封建主反抗亨利四世。1077年,在空前的威胁下,亨利四世不得不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地赶到意大利卡诺莎向教皇“悔罪”,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基督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各大封建主是神权政治的重要支柱
2023-06-22更新 | 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1122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按照该协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放弃了帝国境内的主教册封权,而教皇则承认皇帝拥有世俗册封权;公元1131年列日宗教会议上,教皇英诺森二世头戴装饰华美的三重冠,骑着白马,以罗马皇帝般的盛大仪式进入会场,德意志国王洛泰尔三世亲自为其牵马;此外还有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和“阿维农之囚”。这些史实反映出(     
A.君权神授强化王权B.王权与教权长期的依存与斗争
C.教皇地位不断衰落D.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