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的宗教法理不再坚持以前的“以劳为本”的立场,他们开始把买卖所得到的利润与高利贷所得到的利润区分开来,把付出劳动、时间所得到的金钱与没有付出劳动、时间所得到的金钱区分开来。基督教的这一做法(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现状B.阻碍了自治城市的发展
C.加速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D.促进了世俗王权的加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元社会结构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要素,它形成于中古时期,其形态主要表现在二元权力体系、多元权力主体等方面。其特征主要是围绕主体权利而形成的二元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对立、抗衡、合作、利用的契约关系。……多元的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摘编自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有学者据此将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归纳如下:

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序号

方面

陈述

(1)

经济上

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

政治上

(3)

文化上

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共存,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兴起。
参照表4(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的陈述,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作用。
2024-05-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罗兰之歌》是根据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时期真实战役编写的英雄史诗。诗中宣扬:战胜异教徒,效忠基督教会;一个藩臣可以同时向多位领主效忠的道德观,这在对待上帝诚惶诚恐的基督徒心灵中容不得半点怀疑。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封君封臣制中封君与封臣互有权利和义务
C.骑士文学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生活
D.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
2024-05-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5世纪以来,法兰克的统治者争先恐后地向教会捐赠土地,到8世纪查理大帝统治前,教会占有了全境土地的三分之一;后来,教会占有的土地一度远大于国王。由此可知,当时(       
A.教会强化对民众的精神控制B.教权强大具备坚实的基础
C.教权与王权的矛盾日趋尖锐D.法兰克人什一税负担沉重
2024-05-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无论是根据死因赠与或非死因赠与,还是根据死者临终意愿而留给尊严教会的财产,按照城市议会的慷慨决议,就这些赠与物免于征税。”这一规定(       
A.凸显了罗马法律对物权的保护B.维护了罗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C.为教会聚敛财富大开方便之门D.为议会确立世俗治权提供依据
2024-05-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1300年前后,出现在修道院的一项发明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带擒纵器的齿轮钟。当时的教士们有必要确定更为准确的时间,以便安排他们的祈祷与其他工作。但丁在1320年的《神曲》中就已经提到:如同钟表里的许多齿轮,互相协调,各自转动。

——摘编自[]马丁·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

材料二   18世纪的欧洲人日益习惯于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时间一方面意味着人们对时间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部分人需要屈服。仆人、工人和雇工日益受到纪律限制,并不得不屈服于钟表(工作时间)对他们的控制。这当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18世纪的教育者们开始培养起的新一代人,却将这种外在强制力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强制力。

——摘编自[]大卫·梅森《近代欧洲200年》

材料三   时间测量技术的改善,对待时间的基本态度的重大变化——两者引起了一种普遍性的提速感。在一些领域,比如音乐(尤其是军乐进行曲),人们可以明显体会到这种变化。在18世纪早期,安哈尔特——德绍公国的利奥波德一世率先在军队操练中对齐步走作出了相关规定。当时德意志士兵每分钟需行进60步,后来改为72步。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在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则普遍都是114步了。

——摘编自[]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到18世纪钟表功能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钟表推广的社会影响。
2024-05-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神判法是中古西欧世俗法庭常用的制度。它形式多样,如用烧红的铁块来考验嫌疑人,接受者需手握炽铁走六七步,然后将伤口包扎。三天后若伤口化脓,他将被判有罪,反之无罪。主持的神父有时会做手脚,帮当事人过关,但民众的态度一般是认真的。由材料可知,神判法(     
A.确保了司法审判的公正B.凸显了神权高于王权
C.有助于教会对人的控制D.反映教士阶层的腐朽
2024-05-15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记载,修道院的僧侣对古典文学、哲学、法律等世俗学问的研究充满热博。从6世纪开始兼收不做僧侣的“外修生”。教会设立的学校也有许多世俗子弟读书识字。这可以佐证中世纪时期(     
A.教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世俗文化出现复兴的趋势
C.修道院主宰了民众精神生活D.罗马教廷加强了社会控制
2024-05-14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双剑论”

材料一   “双剑论”是中古西欧罗马教会所提出的一种神学政治理论,“双创”指教会和世俗君主这两种权力,国王这把剑可以锐利教会之剑。教会之剑则可以缓和国王之剑,两把剑互为作用、相互结合,因为它们都是基督之剑。

——摘编自《试论中古西欧“双剑论”的流播与诠释》

材料二   “双剑论”提出后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诠释。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认为,上帝将“精神之剑”和“世俗之剑”都交到了教皇手里,教皇可以将“世俗之剑”交给国王,教皇可以随时收回“世俗之剑”以及随剑的权力。

但丁(12651321年)认为,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剑”并不掌握在教会之手,教皇和帝王的权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所以不能由一人来体现。井特别指出,世俗的君主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皇。

马丁·路德(14831546年)认为,基督不使用刀剑,因为在他的国里,只有虔敬的人,所以用不着刀剑。教皇对皇帝犹如主教对国王,除了在圣坛上受膏油和加冕以外,不应该有其他的权柄。

——摘编自《试论中古西欧“双剑论”的流播与诠释》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双剑论”所体现的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人对“双剑论”的不同诠释。
2024-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10 .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约12世纪中叶,欧洲的学生和教师组织了学术行会,并说服政权当局颁发特许状,以保护学校的权利。这些行会促进了教会学校向大学的转变。到13世纪末,大学已经在罗马、牛津、剑桥以及欧洲的其他城市中纷纷出现了。这表明(     
①行会是维护庄园秩序的机构               ②欧洲城市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办
③中古欧洲文化教育逐步发展               ④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