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朱孝远说,欧洲中世纪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信仰色彩。在“信仰时代”,天主教会非常强大,追求统治世界。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已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待点》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中世纪为什么称为“信仰时代”。
(2)分析材料二,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谈谈你对“体制外的异己力量”的认识。
2024-04-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耳曼人入主西欧以前,长期实行马尔科村庄制度,形成了比较民主类型的公社,在迁徙和征服西欧的过程中,马尔科的原始痕迹不断受到冲刷。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罗马法律对西欧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增无减。教会神职人员是中古知识阶层的主体,在教会法的制定和实践中,他们深谙拉丁语,大多熟知罗马法,因此,在制定法律、运用法律过程中自然将罗马法的一些原则、概念等应用到教会法中。基督教思想在政治法律中的体现,一是产生了适用西欧各国的教会法;二是基督教法律思想也渗透于其他法律体系中。

——摘编自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材料二   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集散地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编自吴本祥《试比较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欧多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材料二   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世纪后半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1077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德意志新教诸侯为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提出“教随国定”的谋策。此后不久,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战争。战争期间,各地诸侯纷纷在自己的领地中建立起新教教会。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为镇压新教活动,于1548年制定法律,恢复天主教在宗教改革前享有的地位,同时又颁布“血腥诏令”对新教加以镇压。高压政策激起新教诸侯反对查理的战争,1552年,新教同盟诸侯打败了皇帝军队,并俘获了查理五世。1555年新教诸侯同盟迫使查理五世在帝国会议上与之订立了《奥格斯保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言明“在谁的领地,即信奉谁的宗教”,承认新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享有同等权力,各邦诸侯可以自由决定本邦的宗教信仰。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诺莎之辱”所反映的中古西欧的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随国定”现象形成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

——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特征,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没有一个强有力国家组成民间社会时,基督教居然能够维持,这是欧洲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教会有能力把世俗的目标经由宗教条例合法化。最初,教会把一周7日的第一天礼拜日定为“主日”,在这一天,任何不得攻击他的敌人,以营造一种比较和平的社会氛围。不久以后,又陆续发展出各种圣日,在圣日也不能攻打敌人。而后,又提出所谓“神的休战日”;还规定在集市的日子不得争战。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教会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教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从受打击、受迫害的弱小宗教团体,逐步发展到成为圣坛精神领袖,特别是在强大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督教更是成为高高凌驾于欧洲各国世俗皇权之上的统治者。由于宗教的专制,在当时,任何一个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其灵魂最终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决定权掌握在教会手中,相当于教会掌握着每一个人灵魂救赎的钥匙,这就使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就连世俗王权也必须仰赖其神权的鼻息。在当时,读圣经不是凭着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来诠释它,而是靠着圣灵让圣经来剖析人们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人们的行为。

材料二   16世纪发生在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对欧洲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中世纪以后,西方文明的进程,正是沿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几大主线来展开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浩武《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基督教地位的变化,并概述其地位变化带来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

1295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

1301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
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

1302

菲利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

1304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

1306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

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

——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
2023-11-05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工商业的发展还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城市自治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大多认为“中世纪”一词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比昂多(1388-1463)最先使用。他在其《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摈弃了认为6世纪之后的历史是罗马史的继续的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在那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到比昂多自己生活的时代又已经结束了。于是,他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中世纪”。用“中”这个词,不仅意味着这段历史时期是处在古典文化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而且暗含着业已开始的时代将是一个永恒时代的意思。在这里,“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已是清晰可见。

—摘编自田薇《关于中世纪的“误解”和“正名”》

材料二   中世纪始于5世纪,迄止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年)指成形时期。这段时期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年),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以及对少数民族的迫害。中世纪晚期(约1300-1500年)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3001350年间,欧洲惨遭饥荒和瘟疫的肆虐;然而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著《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和美国史学家本内特关于欧洲中世纪的两种不同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观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3-05-09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中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