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张宇燕、郭濂主编的《中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比较》中所呈现数据如图所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美国(     
A.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市场B.为降低成本对外转移制造业
C.在美苏争霸中综合国力日渐衰退D.不断加强对国内经济的干预
2023-08-23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八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最初三十年、20世纪三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四个阶段所对应的特点是(  )
A.自由吞噬平等、平等注入自由、强化平等取向、适度回归自由
B.平等注入自由、自由吞噬平等、强化平等取向、适度回归自由
C.强化平等取向、自由吞噬平等、平等注入自由、适度回归自由
D.适度回归自由、自由吞噬平等、平等注入自由、强化平等取向
4 .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国通过《国家国防教育法》,扩大对中小学教育等的资助以及改进科学与数学教育。美国还建立了大批国家实验室,形成以国防为主的研究开发体系。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教政策反映了(     
A.美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B.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科教发展D.科技革命植根于政府的强力干预
5 . 20世纪50年代法国广大农民、城市中的小手工业者和小企业主不仅把自己视为在经济大发展中“被遗忘的人们”,而且还怒气冲冲地展开了各种声势浩大的社会抗议运动。这反映了法国(     
A.革命传统加剧了秩序失衡B.社会运动成为政治主流
C.发展不平衡暗藏社会危机D.受到苏联工业模式吸引
6 . 二战后初期,英国《经理》杂志曾对美国企业文化评论说:“英国与美国不同,英国消费结构更趋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各种专业化、适合不同家庭需求的商品,盲目追逐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是愚蠢的。”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力图恢复经济强国的地位B.英美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
C.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主导者
2023-06-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其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8 . 【家庭政策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20 世纪初,随着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型,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衍生出各种家庭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家庭补贴。该津贴缓解了多子女大家庭的家庭贫困,成为一项解决家庭贫困的有力举措。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的实践揭开了英国家庭政策深化发展的序幕。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 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   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试图扩大家庭政策所覆盖的家庭类别,提供覆盖多个家庭事务领域的普惠性政策。然而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新上台的撒切尔政府转变家庭政策:譬如实现“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 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在福利生产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

——摘编自雷杰等《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说明“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把短促的20世纪(1914—1994年)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说它像个三联画或历史的三明治(表)。

1914年—1945年

大灾难时期

1945年—1973年

黄金时代

70年代以后——1991年

天崩地裂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并把世界一分为二。这种世界格局的划分不仅是政治上的划分,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模式。

90年代冷战结束了,应该怎样看待20世纪的历史?是否还是首先或者主要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样的思维模式来对世界进行划分?还是站在当今全球化的角度看世界?20世纪的世界历史是分裂的,还是互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姜芃《20世纪的世界体系—读霍布斯鲍姆的<极端的年代>》


(1)分析表4,结合所学知识对霍布斯鲍姆关于20世纪的划分加以阐释。
(2)如何看待20世纪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10 . 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