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

法国

美国

世界工业产量排名

1870年

第4位

第2位

1900年

第4位

第1位

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

1.9倍

8.1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

材料三   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孤立”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

——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
2024·河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早期的卢德运动到规模宏大的宪章运动,“回归过去”是大部分工人阶级的真实愿望。宪章运动失败后的十年是一个宁静时期。和工业革命的早期年代不同,1848年后国家繁荣的一个惊人特色是收入的增加几乎遍及所有阶级。18511886年,工人工资平均上涨30%,特别是技术工人阶层,生活水平提高更快。经济的繁荣和宪章运动失败后的幻灭感使大部分工人阶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离了政治斗争。正是在这段时间,工会斗争开始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主流,工联主义思想在英国工人运动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一时期,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熟练工人开始致力于稳固的工会建设。从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工人阶级的政治活动开始出现明显的复苏。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宪政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在当时的英国选民中,工人阶级已经占据了优势。

——摘编自宋晓东《英国工人阶级与第二次议会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工会的权力一步步扩大。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上台之前,工会具有了在劳资冲突中普遍的法律豁免权。而在劳资谈判中,集体谈判制度为工会的地位提供了合法渠道,并且工会领袖可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发挥重要影响。这就使得英国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需要获取工会的支持和合作。在此背景下,撒切尔政府通过不断立法削弱工会力量。政府相继出台六套“工会改革方案”,并出台了两个《就业法》和一个《工会法》。面对工会的反抗,特别是1984年煤矿工人反对将煤矿业私有化的大罢工,撒切尔政府态度坚决,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英国工人运动及工会再无反抗实力。

——摘编自刘猛、张谦《英国新保守主义:撒切尔时代的国家治理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述工业革命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至2001年间,利物浦人口规模从79.1万下降到43.9万。50年间,利物浦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导致年轻人与技术工人大量流失,老龄化率上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城市更新和复兴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了大面积清理贫民窟的做法进行城市更新,导致内城人口近一步外流,贫穷、失业加剧。二是197019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执政后,采取了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物质空间更新,私人投资刺激了城市的开发,但不能保证社区民众的根本利益,反而加剧了人口的外流。三是199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理念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经济、就业、住房等综合视角开展城市复兴运动,引导政府、私人部门、社区民众共同参与,人口出现增长迹象。利物浦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城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这一优势,提出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知名且充满活力的旅游地,制定了文化和场所相融合的战略。例如利用披头士乐队、利物浦等文化符号,开发旅游资源,通过保护建筑的多样性、保留历史特色以及保护街巷肌理等,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摘编自于帅《利物浦城市区域治理经验及对我国城市收缩地区的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困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解决城市收缩问题的启示。
2024-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19222月,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计108亿36百万美元。一战结束后,战债的偿还问题便提上了日程。英国认为最理想的方案是把所有战胜国政府间的战债一笔勾销,如果这一方案不被美国接受,则希望用德国的战争赔款去偿还美国的战债。美国认为,赔款和战债完全是两码事,坚持要求欧洲各国还债。从1923年至1926年,美国与主要债务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各债务国承认的战争债务总数是115亿美元,分62年还清。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逐渐停止了对欧洲的贷款,欧洲的债务国受到双重打击,德国表示没有能力履行赔偿义务,英国也重新希望美国做出让步,……美国前前后后收到的偿付战不到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英国赔付,剩下战债的绝大部分不了了之。

——摘编自周旭东、车致远《债务问题与大国关系(1917-1940)》

材料二   1971年,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解体……美国联邦政府仅在1969年及19982001年曾实现财政盈余……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被迫救市,从2009-2012年,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每年均逾万亿美元。1990年,美国的私人储蓄率降至GDP的4.5%左右,到2005年仅为1.1%,达到历史最低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1959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29.3%,金融服务业占10.9%,而到2005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2%和20.4%。……中美关系与以往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积极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也日益紧密,自21世纪初以来,中美之间形成一种空前的国家间债务关系。

——摘编自孙海泳《中美债务关系的相互依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与美国债务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债务攀升的国内因素,并分析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下半年,中国和正式建交的国家(瑞士、瑞典和丹麦等)发展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民间贸易团体保持积极的接触,针对“禁运”政策的推行,我国取了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从1951年起,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改为易货贸易。在坚持先进后出的前提下,采取直接易货、记账易货、联销易货、对开信用证等多种贸易形式。基本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禁运”,加深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开拓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易关系也是中国对外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书文等《中国近现代开放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518日,国务院成立了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人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访问和考察,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先后遭遇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1974年和1975年两年中,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出现了负增长。70年代下半期,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回升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不仅愿意扩大对华易,也愿意向中国提供贷款优惠,甚至进行投资。回国后,他们纷向中央建议: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地吸收外国资金,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五十年代对外贸易的对象及其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的举措及有利因素。
2024-05-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英国建立了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简称NHS),开始对全国医院进行国有化改革。英国公立医院的开支主要由国家税收承担,政府拨款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医疗服务不再具有市场性质,“让每个人都可以立即得到所需的任何医疗服务”。在此背景下,医院就诊人次增幅明显。改革前,英国的医生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在经营私人诊所的同时,为医院提供兼职服务。利益上的驱动让医生倾向于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业,出现医生分布不均的现象。改革后的医生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薪资标准,并按照区域内医院的需求,对专科医生进行统一分配。医院国有化改革带动了英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但也存在“过度医疗”等问题,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公立医院又进行重组并引入了市场机制。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
2024-05-13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二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欧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性改革浪潮中十分活跃。以美国为例,有19451953年的杜鲁门政府的“公平施政”,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现代共和党主义”,19611963年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和19631969年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的社会改革”等。至今,西方学者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三个最成功时期是18701913年、19501973年、19731998年,并分别称之为“自由秩序时期”“黄金时期”“新自由秩序时期”。

——改编自黄安年等《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19501998年内美国与苏联、德国、日本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示意图

——摘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1973年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出现“黄金时期”的历史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示意图中的A、B、C分别对应的国家并加以说明。
2024-04-09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为了挽回英国经济衰落的颓势,重新振兴英国经济,她提出必须走“不同的道路”。她一反传统的对凯恩斯主义的崇拜,转而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从而引起了经济政策本身的重大变化。撒切尔政府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把公共开支的削减作为抑制货币供应大量增长的关键。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紧缩政策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了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由1979年的13.6%下降到1983年的5.1%;另一方面则是失业率的上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1983年年中以后,英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松动,采取减税、增加公共开支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1988年通货膨胀又开始抬头,英国政府不得不又采取紧缩的政策。英国1982—1989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有,并且增长速度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仅次于日本,通货膨胀率从连续多年的两位数降到了较低的水平,财政也出现了20多年来未曾有过的盈余。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表为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年份/年

总收入/亿元

总支出/亿元

收支差额/亿元

增长速度/%

收入

总收入

国内收入

总支出

1984

1501.86

1546.40

-44.54

20.2

21.1

19.6

1985

1866.40

1844.78

21.62

24.3

25.2

19.3

1986

2260.26

2330.81

-70.55

7.9

5.8

12.4

1987

2368.90

2448.49

-79.59

4.8

3.6

5.0

1988

2628.02

2706.57

-78.55

10.9

10.0

10.5

1989

2947.87

3040.20

-92.33

12.2

12.6

12.3

1990

3312.55

3452.20

-139.65

12.4

11.8

13.6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199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为振兴英国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经济合作法案》规定,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如向非参加国(即苏联与东欧)出口美国政府禁止出口的物资,美国有权拒绝向该国提供技术及援助。以《经济合作法案》为基础,通过与西方国家的不断磋商,1950年,美国主导建立正式的多边出口管制组织——“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西方各国对苏东国家的贸易管制,通过禁止进出口、限量进出口等行政贸易管制措施来限制特定种类货物的东西方双边或多边贸易。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理法》,新法案规定,贸易对象不再区分“共产党国家”和“非共产党国家”,而是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同时规定,对于有利于发展任何其他国家的军事潜力或者将证明有损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的国家有关键作用的货物与技术要限制出口。

——据姚昱《二战后美国经济冷战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食品进口受到严重影响,国内面临食品短缺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全面接管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自由市场机制取消。农业部直接管理农业生产领域。在地方,由农业部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各郡设立的战争农业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各郡农业事务。为了增加作物产量,英国通过开垦运动将国内的牧场转为耕地。到1944年,约有575万英亩草地被开垦为耕地。为了保证高热量食物如谷物、马铃薯的生产,食品部对农产品设立了优先生产顺序,通过政令性的规定对全国急需的农产品设定生产目标。1939年,英国的拖拉机数量为5.62万台,到1944年,增至17.34万台。农业生产配套设备如犁地机、耙地机、播种机等也得到不断推广。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英国政府还在实行国家直接收购和分配农产品的做法。

——摘编自刘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农业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农业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农业政策的影响。
2023-08-30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