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为1993~1994年纽约市工资和就业增长率,据如表可知,纽约(     
部门工资就业
制造业4.3%—2.7%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9.4%8.5%
所有行业5.7%0.8%
A.民众就业存在地域差异B.技术革命成果显著
C.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D.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2024-05-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学科试卷
2 . 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这反映了(     
A.新经济出现后发展步伐加快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变化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间阶层”是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集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中间阶层不但包括传统界定的“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还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有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律师、医生等。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中间阶层已占社会总人口的60%~70%。他们往往具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都非常敏感,是国家选民的主体,他们的政治要求往往可以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起到延缓或促进作用。

——摘编自穆宏佳《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个调整不仅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基于此,中间阶层的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事实,西方学者也据此认为西方国家将由中间阶层占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将随之消失。

——摘编自李其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中间阶层”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西方学者”的观点。
4 . 恰如美国教授马丁·吉伦斯等人所指出的,在21世纪的欧洲社会,当富裕公民和贫穷公民有着相互冲突的偏好时,政治结果与富人(收入居前10%)的偏好密切相关,而与穷人(收入居后 10%)的偏好完全无关。这种现象(     
A.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B.表明应重视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
C.反映欧洲亟需调整社会生活秩序D.说明应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为1940~1960年加州妇女就业前八位职业变化情况。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0年1950年1960年
1私人管家速记员、打字员速记员、打字员
2速记员、打字员其他的文工其他的文工
3文员或类似工私人管家女售货员
4销售员教师教师
5工人女侍者簿记员
6簿记员簿记员女服务生
7私人管家登记护士登记护士
8护士接线员服务性工作
A.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B.经济危机导致劳动力短缺
C.世界战争淡化了种族歧视的观念D.女性的政治地位普遍提高
2024-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图,导致图中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科学技术新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D.社会运动的推动
2024-03-05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的,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变迁。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消失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工业社会不需要奴隶劳动。工业化还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新阶级的强大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产阶级手中,使他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受益者。与此同时,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与早先的工匠相比,这些工人缺少技术,依附于机器,或者做工资很低的重体力劳动。集中于矿山和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构成在新技术革命和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由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从事管理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人数也是成倍增长。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展开,原来意义上的小业主、手工业者和小农场主人数不断减少,在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中向下流动,加入无产阶级的行列。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广泛兴起。第三产业以社会服务为中心,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远比工业小,劳务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大,由此造就了一批第三产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战后西方社会阶层变动的因素。
2022-04-12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实战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9 . 新中间阶层是在传统的中产阶级之外又崛起的一个由中级官员、中级职员和第三产业的业主所组成的阶层。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国家新中间阶层人数占就业人口比例
1950美国516万8.9%
1970美国1105万13.6%
1950德国144万6.6%
1970德国233万9.0%

A.经济政策调整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第三产业发展促使社会阶层固化
C.意识形态领域对峙影响人口结构
D.知识经济兴起推动人口结构转型
2021-05-26更新 | 975次组卷 | 1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10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产业
国家地区
时间
农业(%)工业(%)服务业(%)
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
低收入322428274049
中等收入14939364755
高收入32332764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2017-08-28更新 | 1089次组卷 | 4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二模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