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2 . 如图是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占 GDP总量比重)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经济一体化水平有限B.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C.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D.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3 . 下图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调整B.市场扩大C.原料采购D.生产成本
4 . 1960~1978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5.9%。如表为其1960年和1978年三类出口商品所占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     
类别年份农产品矿产品制成品
196052119
197821521
A.集约型产业获得发展B.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工业化战略取得成效D.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化
2024-05-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在石油、资源、领海等问题上开展的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以及1982年初召开的“南南合作”会议,要求加强联合,促进发展。这表明新独立国家(     
A.探索发展民族经济新途径B.继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C.建立反帝国主义统一战线D.争取国家的真正独立
2024-05-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在无奈的殖民“撤退”和向新殖民主义转变中,西方列强不顾地理、民族、自然资源、经济构成和发展需要,人为地将之分割成众多小国,或反其道而行之,把民族、宗教矛盾交织的几块殖民地合并为一个国家。这些做法意在(     
A.扩大经济控制B.加强价值渗透C.侵蚀国家主权D.设置话语陷阱
7 . 下表为20世纪不同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向巴西出口各类产品占比演变统计表

时 间

农产品

工业品

文艺产品

电脑软件

60 年代

52.8%

45.6%

0.7%

0.9%

80 年代

42.7%

32.5%

12.7%

12.1%

90 年代

37.6%

30.8%

14.8%

16.8%

这实质上(     
A.否定了美国冷战时代外交路线B.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
C.认可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D.彰显了西方大国软文化入侵
2024-04-12更新 | 33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6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9 . 1955年,万隆会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纪元。6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80年代,南南合作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D.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
2024-03-08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