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     
A.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B.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2024-03-28更新 | 484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一直围绕着几个主题展开:“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世界格局变化”。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趋势,随着近年来其进程明显加快,内在矛盾也暴露得更为明显和突出。欧盟作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典型组织,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其主要体现为(       
A.大区域集团和次区域集团的矛盾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
C.区域贸易集团多边贸易体系矛盾D.集团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向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主要是美国)展开了提高石油标价和争取石油标价权的斗争。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权开始向产油国转移。这反映了(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新兴国家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彻底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所示为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选的封面漫画。该漫画表明(     

A.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B.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
C.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D.日本崛起威胁美国利益
2024-03-19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二战后,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大量崭新的美式英语科技术语传播至海外,并直译进多国民族语言。美国三大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SCI、EI、CPCI)也成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用美式英语发表科研成果,展示行业学术水平的权威平台。这导致了(     
A.全球文化多样性加强B.英语成为全球主导语言
C.美国霸权力量的增长D.各国科技水平差距缩小
2024-03-19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在中东地区还没有明确的战略利益可言。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在中东的石油供应安全利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护石油供应安全的核心利益,日本改变了“随美亲以”的中东政策,转向支持阿拉伯国家。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与沙特和阿联酋在日本建立联合石油储备基地。日本一直对巴勒斯坦提供大量援助,双方高层互访不断。日本对中东的援助一直保持在占日本官方开发援助10%左右的较高水平,其数额一直在增加。日本自卫队开始频繁出现在中东地区。在八国集团框架内,日本在2008年7月举行的峰会上签署了关于包括切断恐怖主义资金来源、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加强反恐等措施在内的《八国集团首脑反恐对策声明》。在联合国框架内,日本也参与了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斗争。

——摘编自陈沫《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历史建构与现实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日本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深层动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99年4月,北约组织在其成立50周年之际,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提出在继续坚持集体防御政策的同时,将对成员国防区之外、主要是周边的“欧洲—大西洋地区”发生的冲突及与北约安全利益相关的事件作出反应,包括军事行动。这一新战略(     
A.消除了美欧之间的矛盾B.表明美国意图继续维护霸权
C.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D.加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2023年七国集团(G7)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BRICS)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图(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材料可说明此时期(     

A.美苏阵营对立的加剧B.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C.南北国家的互利共赢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2024-02-29更新 | 212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国“自由贸易派”认为: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1988年),宣布美国的贸易政策由“自由贸易”逐渐转变为“公平贸易”。这些法案赋予总统以动用各种手段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的权力,包括因贸易逆差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原因向其他国家发起报复性贸易制裁。在具体适用层面表现为,美国指认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何侵害本国利益,并据此附以相应“救济”措施。与此同时,当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际法冲突时,美国政府公然声明法律冲突之下以美国国内法为准。对“公平贸易”政策的青睐逐渐超越党争,在美国高层政客中达成共识。

——摘编自朱洁《美国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背景,并谈谈你对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