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文化宣传与冷战】

材料一   美国学(American Studies)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跨学科与综合性研究的学术领域。制度性、成规模的美国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知识冷战(In-tellectual Cold War)的视域下,美国试图通过传播“致力于理解、定义和宣扬美国文化”的美国学,来达到维持自身知识霸权的目的。日本和印度是最早接受美国学的亚洲国家,对美国学在亚洲的后续铺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亚洲构建美国学,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知识阶层对美国文化的学术研究,但从根本上看,其目标主要为散播美国价值观念和改善美国对外文化关系,反映了美国尝试掌握学术话语主动权的强烈意愿。

材料二   冷战在为美国学海外传播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推动美国学成为同苏联争夺学术主导权的工具。在美国学向亚洲传播的早期历程中,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通过课程设置、学者互访、建立研究中心和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不仅打开了美国资金、思想和人力资源侵入亚洲知识界的大门,亦将美国塑造为美国学跨国知识交流的“中心”国家。冷战结束后,有些亚洲国家依旧将美国学视为不可多得的跨国智识财富(Trans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认为借用美国学的学术研究模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明确本国文化特征进而树立民族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学在亚洲的传播确实起到了树立美国知识霸权,进而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作用。

——以上均摘编自石可鑫《知识冷战与美国学在亚洲的初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学向海外传播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学在亚洲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其传播的影响。
2024-01-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巴西画家塔尔希拉·阿玛拉尔1943年创作的作品《有七只小猪的农场》,创作中融入了土著元素,表明土著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     
   
A.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征B.突出了不同种族文化的优劣差异
C.体现了混血土著艺术的主导地位D.阻止了欧洲殖民文化的不断渗透
2023-04-23更新 | 410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世界文化中心从东方转向欧洲。进入17、18世纪,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效能,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开始向欧洲倾斜。到1900年,“全球1/5的土地和1/10的居民已归于欧洲列强的各个帝国的版图”,“欧洲文明笼罩全球”。第二次调整是从欧洲转向美国。进入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尽显疲态。而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工业产出占世界的近1/2,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的实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化,进入了第三个大调整时期,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呈现上升态势。

——摘编自颜旭《百年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的解构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格局前两次调整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迎来百年巨变所应采取的态度。
2024-03-11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使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混合杂交,创立了相当独特的封建体制。这其中包括领主经济和地方社会的自立性。这种日耳曼传统的发展,是地方性和自治性的权力结构。哪怕是王权,也要建立在这种地方性和自治性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薛涌《“黑暗时代”不黑暗:中世纪的再发现》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英国就出现以教区救济为特色的社区扶贫救助,开创了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的先河。英国的社区建设呈现出较强的国家战略规划性,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社区服务私有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1990年,英国颁布《全国健康服务及社区照顾法案》,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全生命周期照顾政策”。作为一个判例法国家,英国在社区治理中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系列化专门法案。以社区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照顾与服务为例,2003年出台了“八岁以下儿童日间照顾与托幼的国家标准”,对儿童照顾的各方面服务提供了统一标准。

——摘编自周长鲜等《部分发达国家社区治理的立法概况》

材料三   浙江义乌的鸡鸣山社区,居民身份多元。仅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集聚着3万多人口,其中有来自29个少数民族的2082名居民、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1213名境外人员。在这个被誉为“联合国”的社区里,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凝聚党员、居民、社会组织和共建共驻单位共商共治,推动和美社区建设。

——摘编自颜小钗《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探路》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中世纪“地方社会的自立性”的表现,并从制度层面简述其对近代英国、美国和法国基层治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区治理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社区发挥的功能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从国际角度分析义乌鸡鸣山成为“联合国”社区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鸡鸣山社区的建设对国家基层治理的启示。
2022-12-0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突然之间……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响,画面在抖动,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面前沸腾着奇妙的生活……突然之间,它消失了。我们面前呈现……一块白色的银幕,看来上面什么都没有了。

——高尔基

材料二   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总统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即尼克松表现更佳。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艺术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电视是何时发明的?材料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3)以上两种艺术形式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2022-08-15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8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