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94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后,其首要任务是宣扬西方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反对文化殖民主义、坚持文化主权、强调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新目标。据此推知,该组织(     
A.致力于全球教育科技发展B.成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建立
2022-07-10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罗格斯大学副校长乔安娜·里古尔斯卡指出,看似特征明显的各文化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并不存在“主流文化”或“更好的文化”,全球文化应该是一幅完整的拼图,少了哪一块都是不完整的。该学者旨在强调(     
A.警醒社会信息化带来的弊端B.全球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C.文化趋同化的潮流不可逆转D.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 . 2022年4月,宁波首个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宁波前置仓有望成为跨境贸易大数据的重要节点,延伸出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定制化生产等数字化应用,助力宁波舟山港转型升级。这一变化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B.区域经济集团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性
4 . IT市场调查机构发布的北京市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市场调研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76%的北京市家庭已经接入互联网。网络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下列哪一项的发明为这一现象奠定了基础(     
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电子计算机D.人造卫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动了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长足进步。但它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灾难。在这个工具理性时代,人们过于追求金钱和效率导致人已丧失自己作为人的本质,使他们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的傀偶,金钱的奴隶,可以说,科学技术本身即是一个充满利弊的矛盾体,我们只有秉持一颗理性的心态去审视、权衡利弊的最大化,方可将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20世纪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发展,它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它具有全球(除南北极区外)全时、全天候、稳定、可靠、高质量、大容量和自动通信等显著优点,既可改善船舶营运和提高管理效率、密切船岸联系,而且有助于保障海上生命安全。关于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航运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B.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C.美国依靠技术优势垄断全球D.交通发展呈现自动化专业化
2022-01-06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中美学者就如何处理不同文化间关系提出的不同观点。这两种观点都
学者观点
亨廷顿(美)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
费孝通(中)提出“文化自觉论”,主张不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A.符合文化的多样性规律B.认同文化发展的趋同化
C.承认文化的多元化特征D.强调文化交流的平等性
8 . 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一部手机走天下”。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
2021-10-05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人类历史是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尽管他们不能开发那些大块大陆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几个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1910年间,移民人数达到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主要依据教材整理)

时间国际大事
198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9不结盟运动第18次首脑会议举行,峰会强调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人“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前提条件,并扼要概括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大规模移民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令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现。

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根据上述历史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主题,并选取其中至少3则史料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充分,不得照抄材料,严密,表述清楚)
2021-08-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