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国会。1297年,国会正式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14 世纪初,国会又获得了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成为王国的最高法庭。英国国会从1341年起分为上、下两院。由此可知,英国政治运行体现的原则是(     
A.法律至上B.议会主权C.民主共和D.有限王权
2 . 光荣革命后,下院辉格党主张以威廉为主,上院托利党主张以玛丽为主。威廉表示不接受玛丽“代理人”的头衔,否则就返回荷兰。最终,托利党人做了让步,同意以玛丽为女王,威廉为国王,以威廉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双王君主制。这反映出英国(     
A.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政体B.民主政治在妥协中发展
C.外国势力左右政治局势D.两党政治已经成熟完善
3 . 有学者认为,从17世纪开始,英国首先确立了王在法下,即国王必须根据法律统治的原则,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政体应该用“立宪君主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来表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应该是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确立的政体。两种不同表述(     
A.推动德国政治体制改革B.反映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C.造成学术研究无所适从D.基于英德权力结构差异
4 . 有学者指出,英国的宪政体制之所以优良,不仅是因为议会在政治斗争中战胜了专制王权,确定了“议会主权”原则,还因为在英国宪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司法审判权的平衡作用。这说明英国宪政体制(     
A.体现了政治多元化的特点B.成为近代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典范
C.使议会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D.以维持政治权力平衡为主要特色
5 . 詹姆斯·弗农在《政治与人民》 一文中指出:经历了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后,“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国家政治中来,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作为政治主体却毫无能力”,事实上,英国正一步步变得“更加不民主”。其意在说明(     
A.规范有序政治体系的建立B.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
C.议会政党制度的逐渐成熟D.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命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初,英国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王室的领地收入等封建收入维持,虽然国王和议会围绕征税权在进行斗争,但税收并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消费税和土地税制度建立起来,关税也进一步增加,最终形成以土地税、消费税和关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税收格局,国家财政收入也以这三种税收为基础。 据统计,1689—1714年间,英国财政总收入为1.196亿镑,其中议会批准的直接税收入占39.98%,议会批准的间接税收入占56.9%,而王室财产收入仅占1.09%。英国财政革命完成了由“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梁发芾《财政革命开启近代英国强盛的先机》

材料二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了《关于统一国家经济工作的决定》。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公粮和城市税收。《决定》规定,公粮除地方附加粮(一般为正粮的)外,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税收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收入统归中央财政部调度。从第二季度始,中央已不再需要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物价从3月份基本稳住,4、5月连续下跌,中国连续12年通货膨胀的历史至此结束。从1980年起,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确定地方财政的包干基数,若结余则上缴中央。1988年以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从1992年开始,已有辽宁、浙江、重庆、武汉等九个省市正式进行分税制改革试点。对财政收入支出重新修定,按照以税种划分原则,扩大了地方财力,中央则从共享收入的增量中分得一些 财力。

——摘编自孙文学、齐海鹏等编著《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财政体制的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对财政体制作出的调整及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中英两国财政体制变迁中得到的启示。
2022-11-07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晚期,妇女开始成为英国政党政治中的重要力量。1896年支持自由党的“全国妇女自由联合会”人数达82000人,1900年支持保守党的“樱花同盟”总人数则达到1518561人。她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两党政治中不可缺少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材料表明英国(     
A.工业革命发展女权意识增强B.民主政治进步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C.经济转型加速社会结构变化D.议会改革完成君主立宪得以完善
2022-10-28更新 | 29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8 . 光荣革命前,英国政治在运行中经常出现“无议会”或“长期议会”的局面。光荣革命后,议会不断提出并通过《三年法案》,要求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但国王却多次动用否决权。1694年,议会以拒绝通过战争拨款法案来对抗,最终迫使国王签署该法案。当时议会通过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制衡国王权力B.完善了君主立宪制度C.推动议会改革D.加快了英国民主进程
2022-10-28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9 . 到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统治英国)初期,君主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内阁则摆脱君主控制而走向独立,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步伐大大加快了。这说明当时英国(     
A.君主权力急剧衰落B.责任内阁制已完善
C.议会渐成权力中心D.政党之间竞争激烈
10 .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陪审制显现出衰落的趋势,实施的空间正在被逐步缩减。虽然陪审制度面临种种指责和猜疑,但在英国民众的眼中,“由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实现公正的手段,不仅是宪法的一个车轮,它还是象征自由永存的明灯”。这表明,陪审团制度(     
A.有利于对法官的监督B.具有制约国家权力的作用
C.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D.不能代表大众公共价值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