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的知识分子长期被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但又承担了法国国民的政治启蒙教育,因此法国人民所接受的政治思想,既笃信平等,又不可避免的陷入理想化和偏激化。他意在(     
A.强调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B.剖析法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C.肯定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贡献D.说明知识分子缺乏治国能力
2024-04-19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启蒙思想的主流。由于英国革命的目标始终停留于限制王权而非消灭王杈。这些主张符合当时英国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但是对于后来欧洲大多数国家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王朝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状况来说,这些主张显然不符合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二   下面是17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近代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对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多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民主共和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较完备的民主制度,曾引起世人的向往与研究。法国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美国民主共和得益于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主习惯,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也注重对美国历史传统的研究。托氏认为地方分权制度对于一切国家都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个民主的社会更是最为迫切的需要,梁氏也认为地方自治是民主共和制之基础。托氏认为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各司其职,不至于越权;梁氏认为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如果行政部权限太狭,则……不能自由以行其政策;反之,行政部则将滥用其职权,而反于共和政治之本意”。托氏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进行考察是为法国人民寻求一套实现民主的机制与原则,而梁氏研究美国民主共和制之目的在于说明美国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此类条件。

——摘编自张顺昌《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比较研究》

材料二   17、18世纪,法国和英国在海外殖民地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但法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致使其败于英国,并加剧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一些游历英美的法国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良策。法国是一个政治思潮纷繁复杂的国家,启蒙思想、保王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法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比如在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为扑灭法国革命火焰,英国联合他国组成反法同盟,而巴黎人民推翻无力抵抗的吉伦特派的统治后,雅各宾派趁机上台执政,他们实行恐怖政策,无数的无辜人被送上断头台。从1789年到1875年,法国政体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交替转换,一共颁布了12部宪法,并且每一个时期的权力机关内部派别林立,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虽然几经波折,但它(共和政体)仍旧是法国一直追寻的理想政体。

——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其认识不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的因素和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25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个贡献。在此以后,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1889年布朗热主义和1894年德雷福斯案件),但都宣告失败。

——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普鲁士等邦统治阶级、特别是充满专家治国的理性主义官僚文官管理集团采取了以攻为守的“防御性”策略,通过19世纪初期的“上层革命”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完成了社会和国家性质的资产阶级化。资产阶级生不逢时,出世太晚,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要协。统一压倒自由,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取得的。

——丁建弘《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结合该宪法审议中通过的内容,解释“两次君主复辟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并结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指出其专制色彩。
6 .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 . 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二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8 .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019-01-30更新 | 177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一到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则,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2019-10-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4)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其确立,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019-07-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