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6月,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治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

——摘编自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中华民国的国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摘编自郭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分析《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表现。
2022-11-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1875年宪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明显缺陷,很难与之前制定的宪法相比拟,它未涉及国家预算,也未涉及司法组织和地方政府,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未提,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然而,这样一部残缺不全的宪法却成为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它持续实施达65年之久……当时国民议会成分庞杂,有影响的各派政治力量都参与了宪法的制定过程,各派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没有一个派别足以有力量独自决定宪法内容,因而只能协商决议。在此之前,法国十几部宪法,每一部都经过细心研究,字斟句酌,力求完美无缺,原则永久,结果却总是脱离实际,短命而亡。

材料二18751月,法国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仅1票的优势通过了确认共和制为国家政体的宪法修正案,同年2月至11月,议会先后通过了《关于参议院组织的宪法性质法律》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法律合称为1875年宪法。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国家元首总统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享有统率军队、在参院院赞同下解散众议院的权力。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内阁向议会负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成为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共和政体相比,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的共和政体的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千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国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根据材料,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之后君主派、共和派、拿破仑主义者轮番掌权,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巩固权力,有效治理国家,必须起草颁布宪法以表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这才导致了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同1787年美国宪法不同,法国的所有宪法都是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内容。自路易十四以来巴黎的权力渗透到全国各地,国王控制着每一个地区。法国人期待宪法能够让法国走向宪法政治道路,走向法治国家,他们修改宪法中的不足之处,让新宪法趋于完善,使国家雄心勃勃地走向法治之路。法国人的思想是清楚的,但他们的理想主义没有贴近社会环境,完美无瑕的文本设计不实用,所以法国宪法才不断变革。

—摘编自王丹《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法国宪法影响研究》

材料二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诞生,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在批判性继承前人法律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宪法思想。作为人类法律思想史的先驱,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先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制度的罪恶,他们主张构建理想社会,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颁布通俗易懂的法律条文。1918年,列宁颁布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废除了私有制,宣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宪法中对国家权力归属于劳动人民做了规定,并且将剥削阶级的一切权利于以剥夺正式确定下来。列宁认为苏维埃宪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正实行了民主制度,真正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刑晨晓《列宁宪法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法国宪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宪法思想渊源并说明1918年苏俄宪法的进步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体制变革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蕴藏着宝贵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取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且在实施中也变成了一种妥协的机制。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

——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的权力”是如何“一点点丢失”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70年以前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英法美政治体制变革中蕴藏的历史启示。
2019-12-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而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大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和解散众议院等重大权力。……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德两国民主政治的异同。并分析影响两国民主政治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啊,一个民族要想日子过的好一点,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勇于创新,方能推动本民族的进步发展,古今中外的历史莫不证明了这点。如隋唐,统治者借国家统一,政权新建,实行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了国家走向繁盛;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领导人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世界上的例子也不少。古代雅典,先后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繁荣;16世纪后,长期处在文明边缘的英国、美国,抓住机遇,创新制度,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改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晓律》


(2)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历史机遇与制度创新”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