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49 道试题
1 . “中亚”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内陆国家构成的地理空间,大致位于中国新疆与东欧、西亚之间。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其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也表现在各政治体组织松散,民众多依附于部落或土地,因此,随着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沙俄军队以及上百万俄罗斯移民的到来,中亚地区同样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游牧生活转为定居或半定居,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权威逐渐瓦解,依附于沙俄的群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摘编自丁笃本《中亚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五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五国主体民族均存在跨境居住的情形,需要解决大量俄裔人口及俄语的政治地位,而乌、吉、塔三国则长期受扰于恐怖主义问题,美国又借反恐旗号输出意识形态并策划“郁金香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费尔干纳盆地领土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分配、跨境水资源分配等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不是问题”而成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等问题层层纽结,中亚五国步步维艰。幸运的是,中国为中亚走出泥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并指出中国为中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财富创造时期。在人类数万年进化史和数千年文明史上,工业革命只是其中十分短暂的一段,但工业革命却是人类发展最具决定性的时期。工业革命从其发端到今天,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在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事件或经济社会现象的重要性可以同工业革命的意义相比拟,它决定了人类今天和未来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根据材料,围绕“工业革命”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太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少数民族专章设传、系统开展民族书写,始于《史记》。司马迁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中国之虞与荆蛮勾吴兄弟也”……司马迁将匈奴等他族传记归入“列叙人臣事迹”的传目之下,赋予了少数民族以等列天子臣民之身份,彰显了司马迁对于民族一统的向往……“匈奴日以骄,岁入边,杀掠人民畜产甚多”“骠骑仍再出击胡,获者四万。是岁费凡百余巨万”,可见司马迁既反对其他民族对汉朝的侵扰,亦反对汉朝对这些民族和地区的用兵。

——摘编自刁生虎、王欢《〈史记〉民族书写与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费孝通则认为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费孝通与顾颉刚研究观点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观点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海上单极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随后在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下降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酝酿的军事技术、国际规范和海洋复杂性等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区推回、牵制或稀释各大国的海上权力,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海上多极”的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地方官员对芍陂灌区非常重视。至元二十三年在芍陂灌区专设芍陂屯田万户府,置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同知、通判等官员,管理芍陂屯田事宜。元代芍陂屯田以军屯为主,长期的军事驻扎为平定地方叛乱提供了军事力量。据学者研究,元代芍陂灌区广泛种植有稻、麦、粟等,这与当地农业技术的提升显然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熊帝兵《元代芍陂灌区农业发展状况述论》

材料三   2015年芍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芍陂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多重社会效益。怡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古寿春城风貌是芍陂水利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官方和民间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芍陂灌溉农业持续发展运用的优秀制度文化的传承;芍陂文化的核心,浓缩于历代修缮与治水中,始终保留着的“顺势而为、人水和谐”的理念,以及孙叔敖的治水思想及个人治水品德衍生出的无私抗洪精神。经济方面,芍陂建成后,淮河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丰收,使其成为楚国当时除江汉地区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水利工程兴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芍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刚刚成立,针对国内文物流失、毁坏严重的情形颁布了《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这显示了政府以法规形式对文物进行保护。但由于该条例内容的不完善以及法律位阶较低,使得外人仍以各种理由将中国文物携带出境,且国内因文物归属权不明致使中央与地方冲突时有发生。鉴于此,内政部、外交部、教育部以及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部门共同协商,草拟了《古物保存法》,经立法院讨论正式通过后,由民国政府颁布。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专门法正式出台,并以此为基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物保护专章。这一法律体系不仅有效制止了近代文物流失,也为新中国文物保护法规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6年,英国的鲁勃克起草了第一个古代历史文物法案;但是直到1882年,才正式出现了历史文物保护法令。根据这一法令,英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国家资产服务管理局被赋予古建筑或历史文物的法人资格,并可使用国家资金修缮受损的文物。这一法令同时包括鉴定、收购历史文物的有关规定。1900年城镇地方政府被授予了相关的职权,其中包括规定由政府监管的历史文物古迹随时对社会公众开放。191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新法令。它规定政府部门有权制定相关的保护条令,以保护那些已受危害的历史文物古迹。除了立法外,20世纪初的英国还建立了一个常设的历史文物管理委员会,目的就是整理记录1700年之前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建筑物。

——摘编自李冈原、王黎《英国公民社会与文物古迹保护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古物保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立法的相同点以及历史价值。
7 . 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妇女虽获得法律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由于女议员为数甚少,她们被排斥在至关重要的财政委员会或外交委员会之外。20世纪60年代,法国妇女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妇女不必经过丈夫的首肯便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举凡买卖、典押或分期付款购物等事项均需经过夫妻双方同意。但是对女子的歧视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在普通教育方面女童不再受到歧视,但在职业教育方面,对女子的歧视却是惊人的。在社会压力下,女青年继续转向人数过多、收入微薄的行业。

——摘编自王尔庆《法国战后女权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人民的现实诉求,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妇女解放运动。194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了妇女享有同男性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提出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规定:凡男女职工有同等技术、做同等工作、效力相同者,应得同等之报酬。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通过配合党的工作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法国妇女的处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7日内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世界历史》2023年第1)

材料二: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 黑奴约为1500万人, 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人, 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人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1974年为947.5, 1985-199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理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目标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解析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 2007)

材料二:

隋唐时期,新罗与中国交往频繁,它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风俗习惯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国内迅速形成学习唐朝的热潮,政治上建设律令制国家,文化上以唐朝为荣,史称唐风文化时代。日本自主加入东亚文化圈,形成唐朝、新罗、日本为主要成员的东亚世界文化格局。以唐朝为中心,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乃至从蒙古草原到西藏高原中间地带的西北走廊地区,构成一个完整、独立、自律的东亚世界。在东亚世界中,各国的历史是在同中国的紧密联系中展开的,此文化圈内的各种文化皆源于中国,或者受中国的影响而成长。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简要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东亚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意义。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的手段虽然更彻底、更干脆,但革命的成果也可能很快消失,不留下太深的历史痕迹,英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殖民地人民发动反抗斗争并最终赢得了独立。这些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受到美国革命胜利的极大鼓舞,法国人也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虽然大动乱很快颠覆了法兰西共和国,但理性的价值观在法国大革命后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革命从法国又退回到西半球,那里的法国殖民地海地以及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伊比利亚殖民地都取得了独立。……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符合民族共同体利益的政权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在与那些未能有效构建民族国家的邻邦发生冲突时,常常能够胜出。围绕民族共同体建立国家的理念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社会改良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历史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改良,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激烈的争斗、对抗、动乱,甚或流血冲突,付出进步的代价。由于社会改良是在旧的权力体制内,用新的价值取向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进行结构性的功能改造、更新,相较而言,它比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更注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缘关系,更需要谋略和策划,更为困难,因而也更少有成功的先例,晚清尤其如此。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并阐述对“革命与改良”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