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偃师二里头城址出现了典型的有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北甘脊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     
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
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
2024-04-08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西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4、5 世纪,中原地区发生过的民族移动及以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诸政权,本质上都只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此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的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本质上也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在文化史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也从未中断。与其他先后消亡的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具有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代谢的能力,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整理

材料二:孝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不仅推进了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属性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魏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融合。有学者统计, 自魏晋到南北朝,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口数多达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北朝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 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13~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 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以及支撑这一连续性的深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的优势。
2024-03-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3 . 陶文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的具体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除早期的半坡遗址外,大约自公元前4800—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都有陶文。这一现象反映出(     
A.早期文字已经成熟并扩展B.中华文明一体化趋势
C.中华文明多元化一体特征D.区域间的交流较频繁
2024-03-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考古学家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说”,认为中国农业起源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他们在中国中部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大影响,而周围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不一样,有各自的发展和层次,犹如重瓣花朵式的格局。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明(     
A.以黄河流域为文明发源地B.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C.以地域多样性为核心特征D.南北并行,各自发展
2024-03-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是为了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之不断裂”。而这正源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它包括但不限于5000年文明起点的中原龙山文化及其传承者夏商周早期文明的起点不断裂;皇帝祭祀及历代帝王祭祀的国家不断裂;中国人应有99%是炎黄子孙的国民不断裂;承袭黄河流域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及龙山文化的国土不断裂⋯⋯此外,还有玉龙神话、Y染色体及线粒体 DNA等考古学、神话学、遗传学证据。在这些文化基因中,最核心的当属以“中和”“多元一体”理念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择两个不与材料重复的“文化基因”,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发现,二里头陶质酒礼器中的鬻、盃与爵都是以大汶口一山东龙山文化的弩为原型创造出来的,玉璋等礼器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这些二里头文化的陶岙、爵等礼器,后来在长江流域、黄河上游等地皆有发现,玉璋也见于四川盆地、红河三角洲等地。这可说明(     
A.南北经济存在差异B.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一体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二里头周边贸易网络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在百年的风雨坎坷中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人类起源各阶段的人骨遗骸化石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均有所发现,且分布广泛;人类起源序列各主要环节,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发现中没有缺环。这主要说明中华文明(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C.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D.兼具本土性和持续性
2024-03-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者苏秉琦在《晋文化颂》中提出“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说法。“华山玫瑰”指华山脚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玫瑰花图案彩陶,“燕山龙”是指红山文化的玉龙。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出土的黑彩红陶筒形罐,则兼具玫瑰花纹与龙鳞纹。这表明中华早期文明(     
A.追求审美一致B.崇尚天人合一C.凸显进取精神D.孕育文化认同
2024-03-08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发现,位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500年),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占据了陶器群的主导地位,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同类器物相似。该考古发现(     
A.印证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B.说明文化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D.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10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