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曾实行“亲盟”制度,君主、贵族们在朝聘盟会等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守“同姓为先,异姓为后”的原则。西周推行“宗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华夷秩序B.促进民族交融
C.巩固宗法制度D.宣扬君权神授
2 . 周人认为,德与祖先关系密切,周王要效法文武之德,贵族要效法祖考之德。这种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也在变化。西周中期,周人已对祖先能否效法祖考之德提出了质疑。春秋时期,德为祖先所独占的观念发生改变,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有德。这表明
A.人伦秩序是维系统治的关键因素B.观念革新助推人文精神发展
C.效法祖先之德适应加强王权需要D.礼崩乐坏诸侯权力膨胀失控
3 . 据《公羊传》言,秦人立君不以嫡庶长幼,“惟择勇猛者立之”。自秦襄公至秦穆公九代国君,以长子继位者仅有武公、宣公二人。这反映出秦国
A.率先建立集权体制B.尚武的文化传统
C.未受宗法制的影响D.王位传承的稳固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自叔虞成为唐国国君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止,共有三十八位国君,其中父子相继的二十八人,兄终弟及的五人,叔夺侄位的四人。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度衰亡B.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C.宗法制度受到冲击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2021-05-1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宗族之间的兼并异常激烈,“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并其室”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政坛上的强宗大族因而亡宗灭族。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遭严重破坏B.说明宗法制已无法存续
C.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D.证实了井田制开始崩溃
2021-05-10更新 | 46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佐天子,“王者继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
A.反映了选官标准发生根本性变革B.使得官僚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C.有助于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D.体现周朝加强了对地方管辖
2021-05-02更新 | 888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