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礼乐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礼相异乐相同B.体现等级差异
C.维系社会团结D.注重道德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
A.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B.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C.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D.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是西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的卫盉及铭文,盖内铸铭文132字,记载周天子在沣京举行盛大典礼,诸侯朝觐天子时要佩戴玉璋和着华美衣饰……没落贵族矩伯为了朝觐天子,用十三田换取了裘卫的一枚玉璋和几块毛皮。这表明当时
A.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B.君主集权政治雏形初现
C.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D.礼乐制度维系贵族身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尚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此处“百姓”是指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但在战国典籍中,却常用“百姓”称呼普通民众。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出
A.宗族观念形成
B.平民获得政治特权
C.官僚政治确立
D.礼乐秩序渐趋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重视民心向背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
D.依赖家族关系
2019-04-09更新 | 382次组卷 | 3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主要反映的西周社会特点是
A.经济繁荣
B.封邦建国
C.礼制文化
D.工艺精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此记载说明
A.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
B.青铜制造业比较落后
C.尊卑有序的政治特征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与殷、周相比,明显地表现为王室之器物的减少,诸侯之器物的增多。这说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地方势力的增强
C.等级观念趋于瓦解
D.冶铜技术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礼记·丧服四制》载“别贵贱、序尊卑”,以保证“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这里指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中央集权制
2019-01-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