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一组是
A.《毛泽东选集》《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土法炼钢》《青春之歌》
B.《毛泽东选集》《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农民识字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毛主席语录》《批林批孔文章汇编》《“赤脚医生”手册》《革命样板戏故事:智取威虎山》
D.《邓小平文选》《政治经济学教材》《新概念英语》《射雕英雄传》
2 . 1957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曾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更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观点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B.该观点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该观点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D.该观点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3 . 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拍成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
A.“一战”时期B.国民政府十年建设时期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4 . 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D.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5 . 有学者说:“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和分配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毛泽东后来(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可知,该总路线实质上是一种
A.物质刺激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精神鼓励
D.不均衡增长战略
6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大发展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8-09-0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作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
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国民经济停滞
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8 .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9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 .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据材料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

2018-04-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