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2 . 在1962年中央的年度计划中,要求把基本建设规模压缩到农业生产可以承受的程度,同时恢复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一做法
A.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体现了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
C.协调了计划与市场比例关系D.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难题
3 .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可能是就地踏步,休养生息。这两年农业减产,影响了工业,看来农业机械化、化肥未上去以前,工业是不能大上的。过去农业上是层层加码,收购也是层层加码,以后再不能层层加码了。”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推动了“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极大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
C.彻底抛弃了“左”倾错误方针D.营造了国民经济调整氛围
2020-07-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安徽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方针。1962年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对36个县的调查,实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长了 38. 9%。这些政策
A.—定程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5 . 1961-1962年,政府一方面陆续关、停、并、转了一批物资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经过整顿仍然亏损的企业或者无力继续投资的在建项目,另一方面则将部分原来由集体企业“升级、过渡”的国营企业恢复为原来的集体性质。以上措施
A.加剧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B.表明此时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C.反映中苏关系破裂挫伤经济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
2020-07-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①、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2020-06-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限时练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摘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


结合图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围绕经济结构问题,提出己的观点(可以是对图表中一个时段经济结构的看法,也可以是对图表中某一产业发展变化的看法,还可以是对图表中三大产业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并对观点进行闻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原由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制的单位,现在适合于转回去的,都应当转回为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单位中某些宜于转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去的人员,也应当转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去。”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
A.调整国民经济B.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C.纠正右倾错误D.明确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
9 . “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因难局面,党和国家
A.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C.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0 .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B.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
C.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D.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