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产品收购牌价有所提高。1961年油料作物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购牌价提高10%,并且1963年农村地区福利费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准确的是
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B.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
C.严重忽视客观规律的表现D.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2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C.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
D.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3 .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4 . 1960年,3万余名河南林县人打着“劈开太行山,势把山河重安排”的旗号,历经十年,开凿出被西方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困境。这反映出
A.“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B.水利建设的“浮夸风”现象严重
C.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D.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引起西方关注
2017-02-17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5章十年探索时期
5 . 196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在其直接主持下,建成了一批5万吨的氮肥厂,1965年,这些氮肥厂年产合成氨130万吨。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A.仍在片面发展重工业B.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C.对经济形势估计错误D.经济发展仍然求快求急
6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净减少城市人口3788万,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逆城市化”。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2016-12-12更新 | 9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1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7 . 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8 . 据统计:1972年与196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5%,其中重工业增长了近112%,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35%……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全国纺织能力已发展到1300多万纱锭,但全国棉花年收购量仅175万吨,只能满足纺织能力80%的需求。这表明当时
A.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工业的发展B.中国农业长期落后
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D.工农业要均衡发展
2016-11-27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6章文化大革命
9 .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2016-11-21更新 | 10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5章十年探索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016-11-18更新 | 3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6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