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他(如图)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他”就是
A.时传祥B.焦裕禄C.王进喜D.杨善洲
2 . 据统计.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23亿2元,同1957年相比,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长98.1%。这表明
A.大跃进成效显著B.八字方针得到落实
C.工农业协调发展D.经济建设稳步推进
3 .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4 . 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商业四十条”明确指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积极恢复已撤销或合并的供销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同时,有领导的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
A.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状态B.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C.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性D.取消了个体经营模式
5 . 1964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召开,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会议集中讨论了计划工作的改进问题,首次提出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B.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是对人民公社化的否定D.促进了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6 . 新中国出现千万人以上规模的人口迁徙,主要有: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这体现了
A.城市化进程的加速B.资源配置方式变化
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D.城乡工农统筹发展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1965- -1975 年,该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 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43.5%,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该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是
A.“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战略部署B.改善国民经济布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必由之路D.应对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的战略决策
8 . 英国一位科学家在1965年访问中国时报道说:过去,农民们把庄稼得病看作是天祸,对得病的庄稼不采取任何措施。现在,在我所访问的公社里,每个生产队都对社员进行了训练,让他们认识最普通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现病虫害时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表明
A.中英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左”倾错误影响基本消除
C.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9 . 自1964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三线建设”实施的国际背景是
A.朝鲜战争爆发,威胁沿海安全B.增强战略纵深,提高备战能力
C.调整工业布局,提升经济实力D.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局势紧张
10 . 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些措施
A.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B.使人民公社的规模更加扩大
C.使当时经济形势更加恶化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0-04-1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6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