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 道试题
1 . 重视城乡关系的协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联结城乡、开展革命的重要机制。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特派员”派驻乡村,发动农民参加国民革命,由此开始探寻农民动员的系统性战略。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推行巡视员制度,下派巡视员到各县乡指导工作,定期向中央汇报情况。在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各种形式的工作队机制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与实施政策的利器。

——摘编自[美]裴宜理《工作队:苏联经验的中国化》

材料二   毛泽东曾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业和农业,紧密联系起来。”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从1958年起,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等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城乡隔离分治局面。

—摘编自王大伟等《中国百年城乡关系: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乡融合发展》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文明距乡村社会非常遥远,却深刻地影响着农民的心态和价值观,世代相袭的农人一扫离乡悲情,将“出走”看作成功的标志和家族的希望。中国的城市化最早是从“心理”开始的,不同于西方的现代进程,它的始发者不是机器,不是商业活动,而是一个个离乡出走的脚步。

——摘编自李小江《梦中飞地:城乡夹缝中的性与女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实施乡村工作队机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期城乡关系变化的原因。
(3)你是否赞成“中国的城市化最早是从‘心理’开始的”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023-11-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名校统考(11月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6年前,中国的城市化总体发展缓慢,城市化率较低。根据《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整理1949至 1975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如下:
阶段时间城市化率
1949年至 1952年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由17.43%降为14.42%
1953年至1960年增长近6个百分点,由14.85%提高至20.74%
1961年至1964年由 18.85%降至 16.56%
1965年至1975年停滞不前,十年间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的主因是经济的恢复B.第二阶段的主因是大跃进运动
C.第三阶段因国家进行政策调整D.第四阶段因国民经济持续下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

11.7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

10.6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

10.7

19631965

5004.5

374.08

333.42

40.66

7.5

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际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主要原因。(要求:解释合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业分布图,图示中工业布局的变化是(     

A.计划管理调控能力不断增加的体现B.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C.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大调整的结果D.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的反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3至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23-1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把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调整到167亿元,比原来的计划指标减少108亿元,即减少了39.3%。其中工业投资94.58亿元,比1960年预计的139.5亿元减少近50亿元。这一措施(     
A.体现了党对苏联模式的反思B.意在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困境
C.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需要D.凸显国家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
2023-11-01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实行D.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我国农、轻、重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到了1966年是35.9:31.4:32.7。1961年、1962年、1963年,国民收入的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降至19.2%、10.4%、17.5%。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B.“大跃进”运动削弱经济活力
C.工业总产值出现较大跌幅D.农业发展受制于投资的多少
9 . 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91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上述三个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社员的自留地由以前规定的占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5%提高到7%。还规定:养猪是共养和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允许社员家庭私养母猪。同时,鼓励社员经营其他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些政策(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C.改变了农业长期薄弱的现状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