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提出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同时指出,在协商时,“要发扬民主,要启发人家批评,要听人家的批评,自己要经得起批评。应当采取主动,首先作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这些主张(       
A.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风气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思想基础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国民经济十年初步设想:一是“基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二是“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一变化(     
A.改变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基本方针
B.促进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C.开始提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针
D.明确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工作中心转到城市建设上来
C.对“左”倾错误全面反思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2-12-03更新 | 53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对表格中出生率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A.1949﹣1963年,受国际形势持续紧张的影响
B.1949﹣1954年,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鼓舞
C.1958﹣1961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1961﹣1963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整
2022-11-30更新 | 29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所示为1964年郑慕康创作的年画《读报声中选种忙》。这一作品旨在
A.提升妇女的地位B.推进农业集体化C.贯彻“双百”方针D.倡导农村新风尚
6 . 1962年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降低16.6%,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例由1960年的4:1改变为2:1。1962年重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22.6%,轻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8.4%,轻、重工业的产值比例,由上年的42.5:57.5,改变为47.2:52.8。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D.对“八字方针”的贯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调整了原来把吃、穿、用摆在第一位的计划,而把国防工业放在第一位。毛泽东提出要重视第三线建设,“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A.实现了农轻重部门协调发展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增强了民众保家卫国的信心D.优化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61年3月,中央发文规定:社员可以经营自留地,分配给社员的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长期归社员使用。后来中央又规定:社员的自留地和开荒地生产的农产品,国家不征收农业税,不计统购。据此可知(     
A.土地所有制出现变革B.人民公社规模有所扩大
C.农村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突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B.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C.维持当前的国民经济结构D.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