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中国74个城镇人口迁移统计表
时间城镇迁入(人)农村迁入(人)
1956634-573
1958521-306
19591436-942
1961-492-110
1962-13791018

关于该表格所示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缓解城市规模过大而产生的人口压力
B.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遭受挫折
C.户籍制度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发的《关于印发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3 .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4 .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5 . 1961年—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qo下降到14.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6 . 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
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
B.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
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7 .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下列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