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该道路的特征是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9-05-08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C.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3 . 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D.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
4 .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2019-04-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18-10-24更新 | 385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7 . 1961年1月负责经济工作的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供应紧张,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有些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的办法,有些商品应该是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这实际上反映了
A.国民经济已经出现好转
B.国民财富收入得到提高
C.计划经济弊端日益显露
D.社会消费需求得到增长
2018-03-0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B.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C.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D.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9 . 1959年中央在《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中提出,允许社员有“小自由”,1960年再次强调“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此规定的提出
A.旨在促进工业化建设速度
B.有利于缓解农村经济困难
C.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加强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10 .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万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D.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